【題目】牛頓把天體運動與地上物體的運動統一起來,創(chuàng)立了經典力學。隨著近代物理學的發(fā)展,科學實驗發(fā)現了許多經典力學無法解釋的事實,關于經典力學的局限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火車提速后,有關速度問題不能用經典力學來處理
B. 由于經典力學有局限性,所以一般力學問題都用相對論來解決
C. 經典力學適用于宏觀、低速運動的物體
D. 經典力學只適用于像地球和太陽那樣大的宏觀物體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質量為m的物體與輕彈簧的左端相連,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輕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右端受到水平恒力F作用,使物體沿地面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彈簧沒有超出彈性限度,則( )
A. 彈簧的伸長量為F/k B. 彈簧的伸長量為μmg/k
C. 物體地面的壓力等于它所受到的重力 D. 彈簧對物體的彈力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農民在精選谷種時,常用一種叫“風車”的農具進行分選.在同一風力作用下,谷種和癟谷(空殼)都從洞口水平飛出,結果谷種和癟谷落地點不同,自然分開,如圖所示.若不計空氣阻力,對這一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谷種飛出洞口時的速度比癟谷飛出洞口時的速度大些
B.谷種和癟谷飛出洞口后都做勻變速曲線運動
C.谷種和癟谷從飛出洞口到落地的時間不相同
D.M處是谷種,N處是癟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物體 A、B 都靜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們的質量分別為 m A、m B ,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 μA、μB ,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 F 分別拉物體 A、B,所得加速度 a 與拉力 F 的關 系圖線如圖中 A、B 所示,則由圖線可知:
A. μA = μB,m B > m A
B. μA > μB,m B > m A
C. 可能 m B = m A
D. μA < μB,m B > m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塊足夠長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上自左向右放有序號是1、2、3、……、n的木塊,所有木塊的質量均為m,與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都相同.開始時,木板靜止不動,第1、2、3、……、n號木塊的初速度分別為v0、2v0、3v0、……、nv0,v0方向向右,木板的質量與所有木塊的總質量相等,最終所有木塊與木板以共同速度勻速運動,則 ( 。
A. 所有木塊與木板一起勻速運動的速度為
B. 所有木塊與木板一起勻速運動的速度為
C. 若n=9,則第8號木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最小速度為
D. 若n=9,則第8號木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最小速度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如圖是在 白紙上根據實驗結果畫出的圖.
(1)如果沒有操作失誤,圖 乙中的 F 與 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圖甲中 AO 方向的是 _______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___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關于此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兩彈簧秤的拉力一定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拉橡皮筋的繩細一些且長一些,實驗效果較好
C.用彈簧測力計拉細繩套時,應保持彈簧測力計與木板平行
D.兩次拉橡皮筋結點 O 的位置可以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電荷之間的作用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把一帶正電的物體置于M 處,用絕緣絲線系上一個帶正電的小球,先后掛在P 1、P2、P3的位置,可觀察到小球在不同位置時絲線偏離豎直方向的角度不同。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A. 電荷之間作用力的大小與兩電荷間的距離有關
B. 電荷之間作用力的大小與兩電荷的性質有關
C. 電荷之間作用力的大小與兩電荷所帶的電荷量有關
D. 電荷之間作用力的大小與絲線的長度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距離地面343km的圓軌道上的“天宮二號”交會對接。已知地球半徑為R=6400km,萬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天宮二號”繞地球飛行的周期為90分鐘,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 “天宮二號”的發(fā)射速度應大于11.2km/s
B. “天宮二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同步衛(wèi)星的向心加速度
C. 由題中數據可以求得地球的平均密度
D. “神舟十一號”加速與“天宮二號”對接前應處于同一圓周軌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兩個質量相同的小球A、B,用長度之比為的細線拴在同一點,并在同一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則它們的
A. 角速度之比為
B. 線速度之比為
C. 向心力之比為
D. 懸線的拉力之比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