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表示某生物細胞(2N=6)進行有絲分裂過程的幾個階段,請據(jù)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丙圖特有的變化過程,判斷該圖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植物”或“動物”)細胞,主要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點)。

(2)染色單體數(shù)和DNA數(shù)目相等的細胞是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細胞分裂過程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圖標和箭頭表示)。

【答案】 植物 沒有中心體,出現(xiàn)細胞板 甲、乙 乙→甲→丁→丙

【解析】試題分析:據(jù)圖分析,甲細胞中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乙細胞出現(xiàn)染色體和紡錘體,且核膜、核仁正在解體消失,處于有絲分裂前期;丙細胞中央出現(xiàn)細胞板,處于有絲分裂末期;丁細胞中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

(1)丙圖細胞中央出現(xiàn)細胞板,且沒有中心體,由此可以判斷該圖表示的是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2)甲、乙細胞中染色單體數(shù)和DNA數(shù)目相等,而丙和丁細胞中沒有染色單體。

(3)根據(jù)以上分析已知,甲處于有絲分裂中期、乙處于有絲分裂前期、丙處于有絲分裂末期、丁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所以上述細胞有絲分裂的先后順序是乙→甲→丁→丙。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自然條件下種群和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大多數(shù)種群數(shù)量的增長為指數(shù)增長

B.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決定種群興衰的晴雨表

C. 在森林群落中對群落影響最大的是樹冠層

D. 陸地群落的水平結構很少是均勻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體的下列細胞中,存在2條X染色體的是( )

A. 卵細胞 B. 初級卵母細胞 C. 初級精母細胞 D. 精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哪一個生產(chǎn)或?qū)嶒炦^程,不是吲哚乙酸起直接作用的:

A處理扦插的月季枝條,促進生根

B處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轉(zhuǎn)變?yōu)辄S香蕉

C處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無子果實

D處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麥幼苗,使其繼續(xù)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抗人體胃癌的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實驗小鼠注射的甲是能與抗人體胃癌抗體特異性結合的抗原
B.利用滅活的病毒可誘導細胞融合獲得乙,卻不能誘導植物原生質(zhì)體融合
C.用特定的選擇培養(yǎng)基對乙篩選,融合細胞均能生長,未融合細胞均不能生長
D.丙需進行克隆化培養(yǎng)和抗體檢測,才能獲得大量所需抗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人體細胞正常分裂時有關物質(zhì)或結構數(shù)量變化曲線,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若曲線表示減數(shù)分裂每條染色體上DNA分子數(shù)目變化的部分曲線,則n等于1
B.若曲線表示有絲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的部分曲線,則n等于46
C.若曲線表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數(shù)目變化的部分曲線,則n等于23
D.若曲線表示有絲分裂染色體組數(shù)數(shù)目變化的部分曲線,則n等于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甲、乙為植物葉肉細胞中的兩種膜結構。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 甲、乙分別存在于葉綠體和線粒體中

B. 甲膜中的色素分子可用無水乙醇提取

C. 乙中的[H]來自葡萄糖在線粒體中的分解

D. 甲、乙上生化反應由各自不同的酶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極熊細胞內(nèi)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 油脂 B. 蛋白質(zhì) C. 糖類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家為探究生長素和乙烯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及這兩激素的相互作用,用某種植物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生長素的化學本質(zhì)是 , 其在植物體內(nèi)表現(xiàn)出既能促進生長又能抑制生長的特性,稱之為性,此圖(能/不能)說明該特性.生長素可以從合成部位運輸?shù)阶饔貌课唬渲性诔墒旖M織韌皮部中生長素可進行運輸.
(2)乙烯在植物體內(nèi)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 當生長素濃度增高到一定值時,就會莖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過來又了生長素促進細胞伸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