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學生為了探究鋅與鹽酸反應過程中的速率變化,他在100mL稀鹽酸中加入足量的鋅粉,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反應放出的氫氣,實驗記錄如下(累計值):
時間(min) | 1 | 2 | 3 | 4 | 5 |
氫氣體積(mL)(標況下) | 50 | 120 | 232 | 290 | 310 |
⑴ 哪一時間段(指①0~1、②1~2、③2~3、④3~4、⑤4~5 min,下同)反應速率最大______ (填序號,下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 哪一段時段的反應速率最小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求2~3分鐘時間段以鹽酸的濃度變化來表示的該反應速率(設溶液體積不變,不要求寫出計算過程)_________________ 。
⑷ 如果反應太激烈,為了減緩反應速率而又不減少產(chǎn)生氫氣的量,他在鹽酸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下列溶液: A..蒸餾水 B.KNO3溶液 C. NaCl溶液 D.CuSO4溶液
你認為可行的是(填編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③ 該反應放熱,2-3min時溫度最高 ⑤ 溶液中H+的濃度變小了 0.1mol·L-1·min-1 AC
【解析】試題分析:⑴計算每個時間段生成氣體的體積,根據(jù)相同條件下氣體體積與反應速率的關系判斷速率,根據(jù)反應與能量變化的關系判斷速率變化的原因;(2)計算每個時間段生成氣體的體積,根據(jù)相同條件下氣體體積與反應速率的關系判斷速率,根據(jù)反應與能量變化的關系判斷速率變化的原因;(3)先求出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再計算鹽酸變化的物質(zhì)的量,利用速率計算公式計算速率;⑷根據(jù)濃度、電解質(zhì)的強弱判斷。
解析:0~1、②1~2、③2~3、④3~4、⑤4~5 min生成氫氣的體積分別是50 mL、70 mL、112 mL、58 mL、20mL;
⑴ 相同條件下,反應速率最大,相同時間收集到氣體體積越大,所以2~3 min反應速率最快,原因是該反應放熱,2-3min時溫度高與開始時的溫度;⑵4~5 min的反應速率最小,原因是液中H+的濃度變小了;⑶ 2~3分鐘時間段以生成氫氣的體積是112mL,
設需要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是x mol,
x=0.01mol
mol·L-1·min-1;
⑷ 改變反應速率的方法有:改變濃度、改變溫度、改變固體表面積等;
A..蒸餾水,鹽酸濃度變小,反應速率減慢,產(chǎn)生氫氣的量不變,故A正確; B.加入KNO3溶液生成硝酸,硝酸具有強氧化性,不能生成氫氣,故B錯誤; C. 加入NaCl溶液,鹽酸體積增大,濃度減小 ,反應速率減慢,產(chǎn)生氫氣的量不變,故C正確; D.CuSO4溶液,形成銅鋅原電池,加快反應速率,故D錯誤。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烯烴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烯烴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B. 烯烴在適宜的條件下只能發(fā)生加成反應不能發(fā)生取代反應
C. 分子式是C4H8的烴分子中一定含有碳碳雙鍵
D. 通過石油的催化裂化及裂解可以得到氣態(tài)烯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測定實驗室長期存放的Na2SO3固體的純度,準確稱取W g固體樣品,配成250 mL溶液。設計了以下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I:取25.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操作I→洗滌→操作Ⅱ→稱量,得到沉淀的質(zhì)量為m1 g
方案Ⅱ:取25.00 mL上述溶液,用a mol/L 的酸性KMnO4溶液進行滴定。(5SO32-+2MnO4-+6H+→5SO42-+2Mn2++3H2O)
實驗中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滴定次數(shù) 實驗數(shù)據(jù) | 1 | 2 | 3 | 4 |
待測溶液體積/mL | 25.00 | 25.00 | 25.00 | 25.00 |
滴定管初讀數(shù)/mL | 0.00 | 0.20 | 0.10 | 0.15 |
滴定管末讀數(shù)/mL | 20.95 | 21.20 | 20.15 | 21.20 |
(1)配制250 mL Na2SO3溶液時,必須用到的實驗儀器有:燒杯、玻棒、滴管、藥匙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為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Ⅱ為________________
(3)方案I中如何判別加入的氯化鋇已經(jīng)過量_____________在方案Ⅱ中滴定終點的判斷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據(jù)方案Ⅱ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計算Na2SO3的純度為______________。(寫成分數(shù)形式)有同學模仿方案I,提出方案Ⅲ:取25.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鹽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操作I→洗滌→操作Ⅱ→稱重,得到沉淀質(zhì)量為m2 g 并用方案I的方法計算結(jié)果。
(5)根據(jù)方案Ⅲ,從理論上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 方案I比方案Ⅲ的計算結(jié)果要低
b. 方案I比方案Ⅲ的計算結(jié)果要高
c. m1=m2 ,方案I和方案Ⅲ的結(jié)果一樣
d. 方案Ⅲ不應根據(jù)方案I的方法計算
(6)上述實驗中,由于操作錯誤所引起的實驗誤差分析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
a. 方案I中如果沒有洗滌操作,實驗結(jié)果將偏小
b. 方案I中如果沒有操作Ⅱ,實驗結(jié)果將偏大
c. 方案Ⅲ中如果沒有洗滌操作,實驗結(jié)果將偏小
d. 方案Ⅲ中如果沒有操作Ⅱ,實驗結(jié)果將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乙烯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在常溫常壓下為氣體 B. 是一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
C. 可自身加成形成聚乙烯 D. 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Ⅰ.甲烷—空氣燃料電池若以KOH溶液為電解質(zhì)溶液,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若以稀硫酸為電解質(zhì)溶液,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現(xiàn)有純鐵片、純銀片、純銅片,稀硫酸、FeSO4溶液、Fe2(SO4)3溶液、大燒杯、導線若干,請運用原電池原理設計實驗,驗證Cu2+、Fe3+的氧化性強弱。
(1)寫出電極反應式,負極:__________________,正極: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在下面方框中畫出原電池的裝置圖,標出外電路電子流向(注明電極材料、電解質(zhì)溶液,連成閉合回路)________。
該裝置反應一段時間后,當溶液的質(zhì)量增加3.2 g時,通過導線的電子的數(shù)目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過濾操作中,玻璃棒應適時攪拌漏斗器
B.蒸發(fā)時,不能把蒸發(fā)皿放置于石棉網(wǎng)上加熱
C.萃取分液時,將塞上凹槽或小孔對準漏斗上小孔,然后打開活塞才能放出下層液體
D.配制容量瓶,定容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下圖裝置可以測定銅鋅原電池工作時轉(zhuǎn)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假設量筒的量程足夠大,鋅片和 銅片中無雜質(zhì),氣體體積已轉(zhuǎn)換為標準狀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a 電極的電極材料是銅
B. 如果將稀硫酸換為 CuSO4 溶液,則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 鋅與稀硫酸反應時放出的熱量對實驗測定不產(chǎn)生影響
D. 若量筒中收集到 a L H2,則電解質(zhì)溶液中通過了 mol 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烴A是有機化學工業(yè)的基本原料,其產(chǎn)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發(fā)展水平,A還是一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A可發(fā)生如圖所示的一系列化學反應
根據(jù)上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和D的結(jié)構(gòu)簡式:A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寫出②⑤兩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其中②屬于______反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實驗室中制取F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微生物電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裝置,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微生物電池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正極反應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進了反應中電子的轉(zhuǎn)移
C.質(zhì)子通過交換膜從負極區(qū)移向正極區(qū)
D.電池總反應為C6H12O6+6O2=6CO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