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A、B、C、D、E、F六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A、E同主族,且E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是A元素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的兩倍。B、C兩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等于D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C、D兩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等于F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D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一半;卮鹣铝袉栴}:
(1)用電子式表示B、F兩元素形成化合物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兩元素的化合物與B的氫氧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3)B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與C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
(4)寫出下列物質的電子式,指出化學鍵類型。
B2E: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2: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l2O3+2OH-=2AlO2-+H2O Al(OH)3+OH-=AlO2-+2H2O 離子鍵 共價鍵
【解析】A、B、C、D、E、F六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A、E同主族,且E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是A元素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的兩倍,則A為氧元素,E為硫元素;D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一半,D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大于氧元素,則D有3個電子層,故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4,故D為硅元素;B、C兩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等于D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則B、C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4,原子序數(shù)B、C大于氧元素,則B、C兩元素不可能為同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1、3組合,原子序數(shù)B小于C,故B為鈉元素,C為鋁元素;C、D兩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等于F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則F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3+4=7,故F為氯元素.
故A為氧元素,B為鈉元素,C為鋁元素,D為硅元素,E為硫元素;F為氯元素.
(1)B為鈉元素,F為氯元素,二者形成氯化鈉,由鈉離子與氯離子構成,用電子式表示氯化鈉形成化合物的過程為。(2)A、C兩元素的化合物為氧化鋁,B的氫氧化物為氫氧化鈉,氧化鋁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2O3+2OH-=2AlO2-+H2O.(3)B為鈉元素,C為鋁元素,B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與C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OH)3+OH-=AlO2-+2H2O ;(4)下列物質的電子式,化學鍵類型分別為: (4)B2E: 、離子鍵; EF2: 、共價鍵。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N2O5是一種新型硝化劑,在一定溫度下可發(fā)生以下反應:2N2O5(g) 4NO2(g)+O2(g)△H>0,T1溫度時,向密閉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見下表:
時間/s | 0 | 500 | 1000 | 1500 |
c(N2O5)mol/L | 5.00 | 3.53 | 2.50 | 2.50 |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T1溫度下,500s時O2的濃度為0.74mol/L
B. 平衡后其他件不變,將容器的體積壓縮到原來的1/2,則再平衡時c(N2O5)>5.00 mol/L
C. T1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K1,T2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K2,若T1>T2,則K1<K2
D. T1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K1=125,平衡時N2O5的轉化率為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由煤化工產(chǎn)生的氣體可合成下列一系列物質。其中A物質常溫下呈氣態(tài),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25g·L-1,B為酯。
已知:HCOOH的酸性比CH3COOH強,結構上可看作既有—CHO,又有—COOH。
(1)煤轉變?yōu)镃O、H2的生產(chǎn)工藝稱為_________,A物質中的官能團名稱為_________。
(2)寫出由HCOOH與A生成B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質可能含有甲酸、甲醇和甲酸乙酯二種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在鑒定時有下列現(xiàn)象:
①有銀鏡反應;
②加入新制Cu(OH)2懸濁液不會變澄淸;
③與含酚酞的NaOH溶液共熱,溶液的紅色逐漸褪去。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填編號)。
A.有甲酸乙酯和甲醇 B.有甲酸乙酯和甲酸
C.有甲酸乙酯,可能有甲醇 D.幾種物質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N2(g)+3H2(g)2NH3(g)。已知反應過程中某一時刻N2,H2,NH3的濃度分別為0.1mol/L,0.3mol/L,0.2mol/L。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可能存在的數(shù)據(jù)是
A. N2為0.2mol/L,H2為0.6mol/L
B. N2為0.15mol/L
C. N2,H2均為0.18mol/L
D. NH3為0.4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氫能源是綠色燃料,可以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利用甲醇與水蒸氣反應可以制備氫氣:CH3OH(g)+H2O(g)===CO2(g)+3H2(g)。下圖是該反應的能量變化圖:
①通過圖中信息可判斷反應CH3OH(g)+H2O(g)===CO2(g)+3H2(g)的ΔH________0(選填“>”“=”或“<”)。
②圖中途徑(Ⅱ)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途徑(Ⅰ)的反應熱________途徑(Ⅱ)的反應熱(選填“>”“=”或“<”)。
③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燒生成CO2和液態(tài)水時放熱22.68 kJ。則表示甲醇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CO2與NH3為原料可合成化肥尿素[化學式為CO(NH2)2]。已知:
①2NH3(g)+CO2(g)===NH2CO2NH4(s) ΔH=-159.5 kJ/mol
②NH2CO2NH4(s)===CO(NH2)2(s)+H2O(g) ΔH=+116.5 kJ/mol
③H2O(l)===H2O(g) ΔH=+44.0 kJ/mol
寫出CO2與NH3合成尿素和液態(tài)水的熱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取A、B兩份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的NaOH溶液,體積均為50 mL,分別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再分別稀釋到100 mL,在稀釋后的溶液中分別逐滴加0.1 mol/L的鹽酸,產(chǎn)生的CO2的體積(標準狀況)與所加鹽酸的體積關系如圖所示:
(1)原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_________________。
(2)B份混合溶液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氣體的最大體積為________mL(標準狀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綠礬是含有一定量結晶水的硫酸亞鐵,在工農業(yè)生產(chǎn)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學興趣小組對綠礬的一些性質進行探究;卮鹣铝袉栴}:
(1)在試管中加入少量綠礬樣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再向試管中通入空氣,溶液逐漸變紅。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測定綠礬中結晶水含量,將石英玻璃管(帶端開關K1和K2)(設為裝置A)稱重,記為m1 g。將樣品裝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將裝置A稱重,記為 m2 g。按下圖連接好裝置進行實驗。
①儀器B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將下列實驗操作步驟正確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填標號);重復上述操作步驟,直至A恒重,記為m3 g。
a.點燃酒精燈,加熱 b.熄滅酒精燈 c.關閉K1和K2
d.打開K1和K2,緩緩通入N2 e.稱量A f.冷卻至室溫
③根據(jù)實驗記錄,計算綠礬化學式中結晶水數(shù)目x=_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若實驗時按a、d次序操作,則使x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3)為探究硫酸亞鐵的分解產(chǎn)物,將(2)中已恒重的裝置A接入下圖所示的裝置中,打開K1和K2,緩緩通入N2,加熱。實驗后反應管中殘留固體為紅色粉末。
①C、D中的溶液依次為_________(填標號)。C、D中有氣泡冒出,并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分別為_______________。
a.品紅 b.NaOH c.BaCl2 d.Ba(NO3)2 e.濃H2SO4
②寫出硫酸亞鐵高溫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第Ⅰ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其原因是它們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
A. 原子半徑 B. 電子層數(shù) C. 核外電子數(shù) D. 最外層電子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