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實際參加反應的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正確的是( )
①KClO3+6HCl(濃)=KCl+3Cl2↑+3H2O;1:6
②Fe2O3+2AlAl2O3+2Fe;1:2
③SiO2+3C=SiC+2CO↑;1:2
④3NO2+H2O=2HNO3+NO;2:1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化學方程式可簡明地體現(xiàn)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已知:
氧化還原反應:
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 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 6H2O
2Fe(OH)2 + I2 + 2KOH= 2Fe(OH)3 + 2KI; 3I2 + 6KOH=" 5KI" + KIO3 + 3H2O
復分解反應:
2HSCN + K2CO3 =" 2KSCN" +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熱分解反應:
4NaClO 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
下列說法不正確是:
A.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Co(OH)3>I2 |
B.還原性(堿性溶液):Fe(OH)2>I2>KIO3 |
C.熱穩(wěn)定性:NaCl>NaClO4>NaClO |
D.酸性(水溶液):HSCN>H2CO3>HC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中,顏色的變化與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是
A.往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氨氣,溶液變藍 |
B.飽和FeCl3溶液在沸水中變成紅褐色膠體 |
C.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由白色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 |
D.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足量銅與一定量濃硝酸反應得到Cu(NO3)2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氣體,這些氣體與1.68 L O2(標準狀況)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氣體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Cu(NO3)2溶液中加入5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則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是
A.60 mL | B.45 mL | C.30 mL | D.15 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把7.2 g鐵粉投入某硝酸溶液中,充分反應剩余固體1.6 g,產(chǎn)生NO2和NO的混合氣體0.08 mol。若不考慮N2O4的存在,則原HNO3溶液中HNO3的物質的量為( )
A.0.34 mol | B.0.38 mol |
C.0.28 mol | D.0.2 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氯酸是一種強酸,濃度超過40%時會發(fā)生分解,反應可表示為:aHClO3=bO2↑+cCl2↑+dHClO4+e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反應可知,氧氣、氯氣均為氧化產(chǎn)物 |
B.若化學計量數(shù)a=8,則該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為12e- |
C.若b確定,則方程式中其他物質的化學計量數(shù)均能確定 |
D.若氯酸分解所得混合氣體,1 mol混合氣體質量為51.5 g,則反應方程式可表示為:5HClO3=O2↑+Cl2↑+3HClO4+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a mol FeS與b mol FeO投入V L、c mol·L-1的稀硝酸溶液中充分反應,產(chǎn)生NO氣體,
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則反應中未被還原的硝酸可能為( )
①(a+b)×63 g ②(a+b)×189 g
③(a+b) mol ④(cV-) mol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以下有關實驗原理及結論正確的是( )
A.XCl3的溶液能與銅片發(fā)生反應,則銅的金屬性一定比X強 |
B.金屬X能與NaOH溶液反應放出H2,但金屬Y不能,則Y的金屬性一定比X弱 |
C.非金屬X能將Fe氧化到+3價,但非金屬Y不能,則Y的氧化性一定比X強 |
D.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32—+6H++2MnO4—=5SO42—+2Mn2++3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