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1)反應N2+3H2 2NH3,已知斷裂1molN2中的共價鍵吸收的能量為946kJ,斷裂1molH2中的共價鍵吸收的能量為436kJ,形成1molNH3中的共價鍵放出的能量為1173kJ,則由N2 和H2生成2molNH3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為________________。
(2)把3mol A和2.5mol B混合于2L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在恒溫下發(fā)生反應:3A(g)+B(g) xC(g)+2D(g),5min后反應達到平衡,生成0.5mol C,測得D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mol/(Lmin),則
①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___ ;
②x= ___________ ;
③平衡時容器內壓強為P平,開始時容器內壓強為P始,則P平:P始= _________________;
④判斷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同一物質的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 b. 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c. 混合氣體中c(D)不再改變 d.c(B)=c(C)
e.單位時間內,每生成1 mol B,同時生成2 mol D
f.混合氣體的壓強不再改變 g.υ(A)正=1/3υ(B)逆
【答案】 92kJ 0.15mol/(L·min) 1 10:11 acef
【解析】(1)斷裂1molN2和3molH2中化學鍵吸收能量946kJ+3436kJ=2254kJ,形成2molNH3中化學鍵釋放能量21173kJ=2346kJ,由N2和H2生成2molNH3釋放能量為2346kJ-2254kJ=92kJ。
(2)①根據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計算。
②用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公式計算υ(C),結合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計算x。
③用三段式解出平衡時各物質物質的量,根據恒溫恒容下,壓強之比等于氣體物質的量之比。
④根據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的本質標志和特征標志判斷。
(1)斷裂1molN2和3molH2中化學鍵吸收能量946kJ+3436kJ=2254kJ,形成2molNH3中化學鍵釋放能量21173kJ=2346kJ2254kJ,由N2和H2生成2molNH3釋放能量為2346kJ-2254kJ=92kJ。
(2)①同一反應中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υ(A):υ(D)=3:2,υ(A)=υ(D)=0.1mol/(L·min)=0.15 mol/(L·min)。
②υ(C)===0.05 mol/(L·min),υ(C):υ(D)=x:2,解得x=1。
③用三段式,
3A(g)+B(g)C(g)+2D(g)
n(起始)(mol) 3 2.5 0 0
n(轉化)(mol) 1.5 0.5 0.5 1
n(平衡)(mol) 1.5 2 0.5 1
根據恒溫恒容下氣體壓強之比等于氣體分子物質的量之比,P平:P始=n平:n始=(1.5mol+2mol+0.5mol+1mol):(3mol+2.5mol)=10:11。
④a項,同一物質的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表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b項,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混合氣體的總質量始終不變,容器的容積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始終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不能表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c項,混合氣體中c(D)不再改變表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d項,c(B)=c(C)時,各組分的濃度不一定保持不變,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e項,單位時間內,每生成1molB一定消耗2molD,即消耗2molD同時生成2molD,D不再改變,表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f項,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氣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建立平衡過程中氣體分子物質的量減小,恒溫恒容時氣體的壓強減小,達到平衡時氣體分子物質的量不變,混合氣體的壓強不再改變,混合氣體的壓強不再改變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g項,υ(A)正=υ(B)逆表示正、逆反應速率不相等,反應沒有達到平衡狀態(tài);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acef,答案選acef。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由有分泌功能的細胞產生,并且能調節(jié)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B.生物體內的酶在不斷更新
C.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
D.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作用都可產生紫色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足量銅與一定量的濃硝酸反應,得到硝酸銅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氣體,這些氣體與1.68LO2(標準狀況)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氣體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銅溶液中加入5mol·Lˉ1 NaOH溶液至銅離子恰好完全沉淀,則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是
A. 15mL B. 30mL C. 45mL D. 6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面的信息,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2 mol H2(g)跟 1 mol O2(g)反應生成 2 mol H2O(g)吸收能量為490kJ
B. 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大小與反應物的質量多少無關
C. 1 mol H2(g) 跟0.5mol O2(g) 反應生成 1 mol H2O(l)釋放能量為2465kJ
D. 2molH2O (g)的能量比2 mol H2(g)與1 mol O2(g)的能量之和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氫氣是21世紀的新型能源.制氫的方法之一是以煤的轉化為基礎,部分反應如下: CO(g)+H2O(g)CO2(g)+H2(g)△H=﹣41kJmol﹣1
CaO(s)+CO2(g)CaCO3(s)△H=﹣172kJmol﹣1
CO2(g)+4H2(g)CH4(g)+2H2O(g)△H=﹣187kJmol﹣1
(1)寫出CO與H2生成CH4和水蒸氣的熱化學方程式 .
(2)某溫度下,在10L密閉容器中投入CO2、H2和CaO,僅發(fā)生CO2(g)+4H2(g)CH4(g)+2H2O(g)和CaO(s)+CO2(g)CaCO3(s)兩個反應,部分物質的物質的量與時間的關系如表所示:
物質 | CO2 | H2 | CaO |
0 | 0.50 | 1.00 | 0.40 |
2 | 0.35 | 0.60 | a |
6 | 0.20 | 0.20 | b |
8 | 0.20 | 0.20 | b |
①反應在0~2min內的平均反應速率v(H2)=
②b=
③反應到達平衡后,改變反應的某些條件,再次達到平衡時,不正確的是(填字母)
A.擴大容器體積c(H2)增大 B.升高溫度,n(CO2)增大
C.充入少量H2 , CaCO3質量減小 D.充入少量CO2 , c(CH4)增大
④此溫度下,反應CO2(g)+4H2(g)CH4(g)+2H2O(g)的化學平衡常數K= . 若向10L容器中投入CO2、H2和CH4各0.1mol,H2O(g)xmol,要使v正(CO2)>v逆(CO2),x的取值范圍為
(3)若以CH4、O2組成燃料電池,在酸性條件下負極電極反應式為.當兩極消耗3.36L氣體(標準狀況)時,將產生的氣體(假設全部逸出)通入50mL2molL﹣1 NaOH溶液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過程中共轉移電子1.2mol
B.所得溶液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
C.c(Na+ )>c(CO32﹣)>c(OH﹣ )>c(HCO3﹣)>c(H+)
D.c(OH﹣)=2c(H2CO3)+c(HCO3﹣ )+c(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事實不能說明元素的金屬性或非金屬性相對強弱的是
選項 | 事實 | 推論 |
A | 與冷水反應,Na比Mg劇烈 | 金屬性:Na>Mg |
B | Ca(OH)2的堿性強于Mg(OH)2 | 金屬性:Ca>Mg |
C | SO2與NaHCO3溶液反應生成CO2 | 非金屬性:S>C |
D | t℃時,Br2+H22HBr Ea=akJ/mol I2+H22HI Ea=bk]/mol (b>a)(Ea為活化能) | 非金屬性:Br>I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睜大眼睛看仔細,找出錯的是目的。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乙烯的結構簡式為CH2=CH2.
B. 鎂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C. 氯化鈉的電子式
D. 甲烷的比例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中屬于強電解質且能導電的是( )
①氫氧化鈉溶液 ②硫酸鈣固體 ③銅 ④蔗糖 ⑤三氧化硫 ⑥熔融氯化鈉
A.①②⑤B.⑥C.③⑥D.①②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菲斯科(FiskerInc.)公司宣布正在開發(fā)的固態(tài)鋰電池能量密度是現有電池的2.5倍,續(xù)航里程可達500英里(約804公里),最快充電時間可以分鐘計,鈷酸鋰(LiCoO2) 電池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M極材料是金屬鋰和碳的復合材料(碳作金屬鋰的載體),電解質為一種能傳導Li+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許特定的離子通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電池的總反應式為:LixC6+Li1-xCoO2==C6+LiCoO2
B. M為電池的正極
C. 放電時,N為負極,電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D. 充電時,M為陽極,電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