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 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慢慢地通入二氧化硫氣體,反應生成正鹽,當繼續(xù)通入過量二氧化硫時,正鹽便轉化成酸式鹽。

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                                     

                                                                 

標準狀態(tài)下,向100 mL 2 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3 . 36 L二氧化硫氣體,反應后溶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為                                         

試計算,在標準狀態(tài)下,100 mL 2 mol/L的NaOH溶液中最多可吸收多少體積二氧化硫氣體?

 

【答案】

(10分)⑴ SO2+2NaOH     Na2SO3+H2O       2分

  Na2SO3+SO2+H2O     2NaHSO3            2分

Na2SO3 、NaHSO3                        2分

當NaOH溶液反應吸收最多體積二氧化硫氣體時,反應為

SO2  +  NaOH        NaHSO3

1mol    1mol

0 . 2 mol   x                               x = 0 . 2 mol

V(SO2)=22 . 4 L/mol×0 . 2 mol = 4 . 48 L               4分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1?南京二模)某研究小組以苯甲醛為原料,制備苯甲酸和苯甲醇.反應原理如下:
有關物質(zhì)的部分物理性質(zhì)如下:
  熔點/℃   沸點/℃     溶解性
  苯甲醛 -26     179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苯甲酸     122     249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苯甲醇 -15.3   205.0   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乙醚 -116.2     34.5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實驗步驟:
(1)在250mL錐形瓶中,加入9gKOH和9mL水,配成溶液,冷卻至室溫.加入10.5g新蒸餾的苯甲醛,塞緊瓶塞,用力振蕩,使之變成糊狀物,放置24h.
①苯甲醛要求新蒸餾的,否則會使
苯甲醇
苯甲醇
(填物質(zhì)名稱)的產(chǎn)量相對減少.
②用力振蕩的目的是
使苯甲醛和氫氧化鉀溶液充分混合,提高產(chǎn)率
使苯甲醛和氫氧化鉀溶液充分混合,提高產(chǎn)率

(2)①分離苯甲醇時向錐形瓶中加入30mL水,攪拌,使之完全溶解.冷卻后倒入分液漏斗中,用30mL乙醚萃取苯甲醇(注意留好水層).30mL乙醚分三次萃取的效果比一次萃取的效果
(填“好”或“差”).
②將醚層依次用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飽和碳酸鈉溶液和水各5mL洗滌,再用無水硫酸鎂干燥.將干燥后的乙醚溶液轉移到100mL蒸餾燒瓶中,投入沸石,連接好普通蒸餾裝置,加熱蒸餾并回收乙醚,應選擇的加熱方法是
A
A
(填字母代號).
A.水浴加熱B.油浴加熱    C.沙浴加熱    D.用酒精燈直接加熱
③改用空氣冷凝管蒸餾,收集
205.0
205.0
℃的餾分.
(3)制備苯甲酸
在乙醚萃取過的水溶液中,邊攪拌邊加入濃鹽酸酸化至pH=3.5左右.冷卻使結晶完全,抽濾,洗滌、干燥.抽濾完畢或中途停止抽濾時,應
先斷開漏斗與安全瓶的連接,再關閉水龍頭
先斷開漏斗與安全瓶的連接,再關閉水龍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屆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第一次聯(lián)合檢測化學試卷(帶解析) 題型:填空題

( 10分)有X、Y、Z三種元素,已知:①X2-、Y-均與Y的氣態(tài)氫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電子數(shù);②Z與Y可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  請回答:
(1)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是                           。
(2)將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紅褐色液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此液體具有的性質(zhì)是       (填寫序號字母)。
a.光束通過該液體時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電極通直流電后,有一極附近液體顏色加深?
c.向該液體中加入硝酸銀溶液,無沉淀產(chǎn)生?
d.將該液體加熱、蒸干、灼燒后,有氧化物生成?
(3)X單質(zhì)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①已知一定條件下,每1 mol該氣體被O2氧化放熱98.0 kJ。若2 mol該氣體與1 mol O2在此條件下發(fā)生反應,達到平衡時放出的熱量是176.4 kJ,則該氣體的轉化率為            。
②原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與含1.5 mol Y的一種含氧酸(該酸的某鹽常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生成一種強酸和一種氧化物。若有1.5×6.02×1023個電子轉移時,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屆河北省容城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帶解析) 題型:填空題

( 10分)有X、Y、Z三種元素,已知:①X2-、Y-均與Y的氣態(tài)氫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電子數(shù);②Z與Y可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  請回答:
(1)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
(2)將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紅褐色液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液體具有的性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寫序號字母)。
a.光束通過該液體時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電極通直流電后,有一極附近液體顏色加深?
c.向該液體中加入硝酸銀溶液,無沉淀產(chǎn)生?
d.將該液體加熱、蒸干、灼燒后,有氧化物生成?
(3)X單質(zhì)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①已知一定條件下,每1 mol該氣體被O2氧化放熱98.0 kJ。若2 mol該氣體與1 mol O2在此條件下發(fā)生反應,達到平衡時放出的熱量是176.4 kJ,則該氣體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與含1.5 mol Y的一種含氧酸(該酸的某鹽常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生成一種強酸和一種氧化物。若有1.5×6.02×1023個電子轉移時,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2-2013學年河北省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 10分)有X、Y、Z三種元素,已知:①X2-、Y-均與Y的氣態(tài)氫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電子數(shù); ②Z與Y可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   請回答:

(1)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是 ____________

(2)將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紅褐色液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液體具有的性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寫序號字母)。

a.光束通過該液體時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電極通直流電后,有一極附近液體顏色加深?

c.向該液體中加入硝酸銀溶液,無沉淀產(chǎn)生?

d.將該液體加熱、蒸干、灼燒后,有氧化物生成?

(3)X單質(zhì)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①已知一定條件下,每1 mol該氣體被O2氧化放熱98.0 kJ。若2 mol該氣體與1 mol O2在此條件下發(fā)生反應,達到平衡時放出的熱量是176.4 kJ,則該氣體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與含1.5 mol Y的一種含氧酸(該酸的某鹽常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生成一種強酸和一種氧化物。若有1.5×6.02×1023個電子轉移時,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屆度黑龍江鶴崗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10分)(1)向H2SO4溶液中逐漸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碳酸鈣放入稀鹽酸中的離子方程式為:

                                                                       。

(3)、某同學將一小塊鈉投入到硫酸銅溶液中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4)某同學將足量的過氧化鈉投入到碳酸氫鈣溶液中分步寫出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