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是極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工業(yè)上將產(chǎn)生的NO2在密閉容器中用水多次反復循環(huán)吸收制備硝酸。
(1)工業(yè)上用水吸收NO2生產(chǎn)HNO3,生成的氣體經(jīng)多次氧化、吸收的循環(huán)操作充分轉(zhuǎn)化為硝酸(假定上述過程無其他損失)。試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了證明NO也可以與氧氣和水共同反應生成HNO3,某學生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有關夾持裝置已略去)。

①檢查裝置氣密性良好后,為觀察到NO氣體生成,打開K1,關閉K2,應從U形管的長管口注入稀硝酸至    后,迅速關閉K1,觀察到U形管內(nèi)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裝置Ⅲ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蘸NaOH溶液的棉花團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打開K2,至裝置Ⅱ中長玻璃管中的氣體呈無色后,打開K3,反應一段時間后,長玻璃管中并未充滿液體。設計簡單方法檢驗長玻璃管中的氣體是否含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NO2+O2+2H2O=4HNO3(或分成兩個方程式寫)
(2)①U形管右側(cè)膠塞下沿 U形管左端液面高于右端,銅絲慢慢溶解,產(chǎn)生無色氣體,溶液逐漸變藍(至少答三點) ②2H2O22H2O+O2
③吸收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環(huán)境
④再打開K3,若觀察到長玻璃管中氣體迅速變?yōu)榧t棕色,則證明余氣含NO,若無顏色變化,則證明不含N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試題分析:根據(jù)實驗目的和所放置的試劑可以推斷,Ⅰ裝置的作用是制備NO,Ⅲ裝置的作用是制備O2,Ⅱ裝置的作用是證明NO也可以與氧氣和水共同作用生成HNO3。
(1)NO2經(jīng)多次氧化、用水吸收的循環(huán)操作,充分轉(zhuǎn)化為硝酸的化學方程式為4NO2+O2+2H2O=4HNO3
(2)①注入稀硝酸應至U形管右側(cè)膠塞下沿,迅速關閉K1后,U形管左端液面高于右端,銅絲慢慢溶解,產(chǎn)生無色氣體,溶液逐漸變藍。
②裝置Ⅲ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
③蘸NaOH溶液的棉花團的作用是吸收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環(huán)境。
④再打開K3,若觀察到長玻璃管中氣體迅速變?yōu)榧t棕色,則證明余氣含NO,若無顏色變化,則證明不含NO。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以硫鐵礦(主要成分為FeS2)為原料制備氯化鐵晶體(FeCl3·6H2O)的工藝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一定條件下,SO2轉(zhuǎn)化為SO3的反應為2SO2(g)+O2(g)??2SO3(g),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________;過量的S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溶及后續(xù)過程中均需保持鹽酸過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通氯氣氧化時,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該過程產(chǎn)生的尾氣可用堿溶液吸收,尾氣中污染空氣的氣體為________(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測量m g銅銀合金樣品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合金的熔點比其成分金屬低,通常比成分金屬具有更優(yōu)良的金屬特性
B.銅銀都能與稀硝酸反應,收集到的V L氣體全為NO
C.操作Ⅰ是過濾,操作Ⅱ是洗滌,操作Ⅲ應是烘干
D.根據(jù)反應收集到的氣體體積可以計算銅和銀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以下反應中,硝酸只體現(xiàn)強氧化性的是
A.銅和濃硝酸B.碳和濃硝酸
C.氫氧化鈉和硝酸D.氧化鐵和硝酸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探究氨和銨鹽的性質(zhì),相關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A.室溫下測定等濃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比較氨水和NaOH堿性強弱
B.將氨水緩慢滴入AlCl3溶液中,研究Al(OH)3的兩性
C.將蘸有濃氨水和濃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觀察到白煙
D.加熱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寫出實驗室制取NH3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                __;常用       干燥NH3 ;收集時應用          法收集;檢驗NH3是否已充滿試管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氨在國民經(jīng)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1)NH3的電子式為              
(2)實驗室中制取氨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生成的氣體可以用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來檢驗,將產(chǎn)物溶于水,溶液呈酸性,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
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3)欲快速制取氨氣,可將濃氨水滴入固體氫氧化鈉中,其裝置如圖,請結(jié)合化學用語從化學平衡的角度解釋:           

(4)將SO2氣體通入氯化鋇溶液,未見有沉淀生成,繼續(xù)通入NH3,則出現(xiàn)白色沉淀,請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若將SO2氣體通入酸化的硝酸鋇溶液,也產(chǎn)生白色沉淀,用離子方程式加以說明                                                     
(5)氨和肼(N2H4)是氮的兩種常見化合物,在科學技術和生產(chǎn)中有重要的應用。
肼——空氣燃料電池是一種堿性電池,該電池放電時,負極的反應式              
(6)氮氧化物的排放會對空氣造成污染,利用氧化法除去煙氣中的氮氧化物。首先向氮氧化物中補充氧氣,然后將混合氣體通入石灰乳中,使之轉(zhuǎn)化為硝酸鈣。已知某氮氧化物由NO和NO2組成,且n(NO):n(NO2)=1:3.寫出氧化吸收法除去氮氧化物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I.下面是提純大理石(主要雜質(zhì)是氧化鐵)的流程圖:

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操作Ⅱ中要隨時測定pH,在實驗室中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檢驗Fe3+已完全生成Fe(OH)3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濾液B得到晶體B,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II.某化學小組在實驗中用濃硝酸和銅反應制取二氧化氮并探究二氧化氮是否能支持木炭的燃燒,其實驗裝置圖如下:

(1)按氣流方向連接各儀器接口,順序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裝置C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裝置D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二氧化氮和碳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兩種物質(zhì)的量比為2:1的無毒氣體,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下列裝置進行氨的催化氧化實驗。

完成下列填空:
(1)常溫下,氨水的濃度為1:1.5(28%的濃氨水和水的體積比)時實驗現(xiàn)象明顯,配制該濃度氨水的玻璃儀器有                        。
(2)本實驗用的干燥劑是堿石灰和無水氯化鈣。則甲處是____________;乙處是___________。
(3)實驗時,先將催化劑加熱至紅熱,在不斷鼓入空氣的情況下,熄滅酒精燈,反應仍能繼續(xù)進行,說明反應是_____(填“吸”或“放”)熱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
(4)實驗前,燒杯中盛有200mL 1.000 mol/L的 NaOH溶液,實驗后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13,且溶液質(zhì)量比反應前增加了7.48g,則NaOH溶液吸收的NO和NO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
            (設溶液的體積不變且忽略鹽類的水解)。
(5)實驗時發(fā)現(xiàn):如果缺少乙處的干燥管,將反應后的氣體直接通入燒瓶,則燒瓶中產(chǎn)生白煙。其原因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                      
(6)已知NH3和N2常壓下的沸點分別為:-33.5℃和-195.8℃,據(jù)此推測這兩種物質(zhì)中,能做制冷劑的是         (填分子式);能用來冷凍物質(zhì)的是        (填分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