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銅板上鐵鉚釘處的吸氧腐蝕原理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正極的電極反應為:2H++2e﹣═H2↑
B.此過程中還涉及反應:4Fe(OH)2+2H2O+O2═4Fe(OH)3
C.此過程中銅并不被腐蝕
D.此過程中電子從Fe移向Cu
【答案】A
【解析】解:根據(jù)圖片知,水中溶解了氧氣,銅、鐵和水構(gòu)成了原電池,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較不活潑的金屬作正極,發(fā)生吸氧腐蝕.
A、中性或弱堿性條件下,氧氣得電子生成氫氧根離子,則正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 , 故A錯誤;
B、負極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為:Fe﹣2e﹣=Fe2+ , 正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 , 亞鐵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氫氧化亞鐵不穩(wěn)定,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氫氧化鐵,反應方程式為:4Fe(OH)2+2H2O+O2=4Fe(OH)3 , 故B正確;
C、該原電池中銅作正極,原電池放電時,負極失電子容易被腐蝕,正極被保護,所以銅不被腐蝕,故C正確;
D、該原電池放電時,外電路上電子從負極鐵流向正極銅,故D正確;
故選A.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2A+B3C+5D反應中,表示該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s)
B.v(B)═0.3mol/(Ls)
C.v(C)═0.8 mol/(Ls)
D.v(D)═1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guān)原電池的工作原理中的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電池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B.電池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C.電子流向是從負極流向正極(外電路)
D.電流方向是從負極流向正極(外電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2SO2( g )+O2( g)2SO3(g );△H<O.如圖表示當其它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上述反應的影響,其中分析正確的是( )
A.圖Ⅰ表示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且甲的溫度較高
B.圖Ⅱ表示t0時刻使用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C.圖Ⅱ表示t0時刻通入氦氣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D.圖Ⅲ表示t0時刻增大O2的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下列框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E2+的氧化性比M2+的氧化性強
B.在③反應中加稀硫酸可抑制Fe2+的水解
C.反應④的離子方程式可表示為:E3++3SCN﹣E(SCN)3↓
D.在反應①中只能用濃硫酸,既表現(xiàn)了酸性、又表現(xiàn)了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 元素的一種單質(zhì)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含A元素的一種化合物C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現(xiàn)代通訊材料一一光導纖維,C 與燒堿反應生成含A 元素的化合物D。
(1)寫出C與氫氟酸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C與純堿混合高溫熔融時反應生成D,同時還生成氧化物E;將全部的E與全部的D在足量的水中混合后,又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含A的化合物F。
①分別寫出生成D和F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將NaOH高溫熔化,下列坩堝中可選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普通玻璃坩堝 b.石英玻璃坩堝 c.氧化鋁坩堝 d.鐵坩堝
(3)碳還原SiO2制SiC,其粗產(chǎn)品中雜質(zhì)為Si和SiO2。現(xiàn)將20.0g SiC粗產(chǎn)品加入到過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應,收集到0.1mol氫氣,過濾得SiC固體11.4g,濾液稀釋到1L。生成氫氣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硅酸鹽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__________mol/L。
(4) 下列敘述正確的有_______(填序號)。
①Na還原CCl4的反應、Cl2與H2O的反應均是置換反應
②Na2SiO3溶液與SO3的反應可用于推斷Si與S的非金屬性強弱
③鈉、鋰分別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氧化物中陰陽離子數(shù)目比均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