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水的電離平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的離子積通常用KW來表示,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只適用于純水,在稀鹽酸中數(shù)值會變大
B.在純水中加入硫酸會抑制水的電離,加醋酸會促進(jìn)水的電離
C.鹽溶于水對水的電離平衡均沒有影響
D.在純水中加入氫氧化鐵固體對水的電離平衡會有微弱的影響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加熱或稀釋NH4Cl溶液,NH4Cl水解程度均增大
B.滴有酚酞試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固體,溶液顏色變淺
C.含有NH4Cl的氨水中,[NH4+]可能大于[Cl-]
D.純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體,恢復(fù)到原溫度,水的電離平衡右移且電離常數(shù)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已知難溶性物質(zhì)K2SO4·MgSO4·2CaSO4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K2SO4·MgSO4·2CaSO4(s)2Ca2++2K++Mg2++4SO42,不同溫度下,K+的浸出濃度與溶浸時間的關(guān)系如右圖所示,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向該體系中加入飽和NaOH溶液,溶解平衡向右移動
B.向該體系中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溶解平衡向右移動
C.升高溫度,反應(yīng)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yīng)方向移動
D.該平衡的Ksp= c(Ca2+) ·c(K+)·c(Mg2+)·c(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常溫下,向100 mL 0.1 mol·L-1 H2A(二元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 NaOH溶液,圖中所示曲線表示混合溶液的pH變化情況(體積變化忽略不計)。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A.H2A為二元強(qiáng)酸
B.N點對應(yīng)溶液有:c(Na)=c(A2)+c(HA)
C.K點對應(yīng)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A2)>c(Na)>c(OH)>c(H)
D.K點時加水稀釋溶液,c(H)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常溫下,Ksp(CaSO4)=9×10-6,常溫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見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在任何溶液中,c(Ca2)、c(SO42)均相等
B.b點將有沉淀生成,平衡后溶液中c(SO42)一定等于3×10-3mol·L-1
C.a(chǎn)點對應(yīng)的Ksp等于c點對應(yīng)的Ksp
D.d點溶液通過蒸發(fā)可以變到c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能促進(jìn)水的電離,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                 (  )
①將水加熱煮沸、谙蛩型度胍恍K金屬鈉、巯蛩型–O2 ④向水中加入NH4Cl固體、菹蛩屑尤隢aHCO3固體、尴蛩屑尤隢aHSO4固體

A.①②⑤B.①④C.③④⑥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用水稀釋0.1 mol·L-1氨水時,溶液中隨水量的增加而減小的是   (  )。

A.c(OH)/c(NH3·H2O) 
B.c(NH3·H2O)/c(OH
C.n(OH)和c(H
D.c(H)和c(OH)的乘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xué)取等體積的稀鹽酸與稀醋酸各一份進(jìn)行稀釋,下面是稀釋前后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及結(jié)論,其中肯定錯誤的是       (  )

 
A
B
C
D
稀釋前
酸濃度相同
酸濃度相同
pH均為3
pH均為3
稀釋量
均為10倍
稀釋至兩酸pH相同
稀釋至pH均為5
均為100倍
結(jié)論
pH:鹽酸的小
稀釋倍數(shù):鹽酸的大
稀釋倍數(shù):鹽酸的大
pH:鹽酸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室溫下,取0.3 mol·L-1HY溶液與0.3 mol·L-1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體積的變化),測得混合溶液的pH=9,則下列說法(或關(guān)系式)正確的是            (  )

A.混合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OH)=10-9 mol·L-1
B.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Y)>c(Na)>c(OH)>c(H)
C.混合溶液中c(Na)=c(Y)+c(HY)=0.3 mol·L-1
D.混合溶液中c(OH)-c(HY)=c(H)=1×10-9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