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流動人口數(shù)量變動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看出,我國的人口遷移基本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1954-1960年為    時期,其中,1954-1958年人口遷移主要原因是        ;1958-1960年人口遷移數(shù)量增加較大的原因是            。1961-1976年為時期,人口遷移的原因

           。1977-1984年為    時期,人口遷移的原因是    

1984年以后,我國人口遷移進入迅猛增長階段,試從改革開放的角度分析這一階段人口遷移的原因。

 

(2)簡述20世紀以前,我國大量剩余勞動力長期束縛在農村的原因。

 

(3)以農村向城市遷移為例,說明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各有何影響。

 

(1)活躍政府有計劃地組織移民支援邊疆建設和建設新的工業(yè)基地三年自然災害和“左”傾錯誤導致人口大量外流低潮國民經(jīng)濟結構調整,政策限制和戶籍管理,這一時期人口遷移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為主回升落實政策,解決“文革”遺留問題,使人口向城市轉移20世紀70年代后期,農村經(jīng)濟體制改革促進了農村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為城市提供了足夠的生產(chǎn)、生活資料,促使國家放松對農民進城的限制,使農民成為相對“自由”的勞動力,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城鎮(zhèn)也成為必然選擇;1985年以后城市經(jīng)濟體制改革力度加大,拉大了城鄉(xiāng)經(jīng)濟差距,改革開放以后,優(yōu)先發(fā)展東部,使地區(qū)間收入差距擴大,激發(fā)了人口向城市和沿海地區(qū)遷移的動力,遷移的規(guī)模加大。

(2)一方面,由于戶籍制度和許多政策的限制,隔絕了農村和城市間的人口遷移和流動;另一方面,農村過低的勞動生產(chǎn)率無法給城市提供足夠的生活資料,農民即使進入城市,也無法獲得必需的生活資料。

(3)對遷出地來說,加強了與外界的經(jīng)濟、科技、思想、文化的聯(lián)系,有利于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利于緩解農村人地矛盾,合理開發(fā)利用土地資源,促進環(huán)境保護,但會造成遷出地人才外流的損失。對遷入地來說,緩解遷入地勞動力供求矛盾,利于勞動力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促進城市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改變了城市經(jīng)濟結構,促進了城市商品流通,帶動了周邊農、林、牧、漁、副業(yè)的發(fā)展;為城市第三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促進了城市市民的思想發(fā)展;推動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加重了城市公共設施的負擔,增加了城市管理難度;對城市環(huán)境造成巨大壓力;加重了城市失業(yè)、交通擁擠等社會問題。

 

【解析】本題主要通過流動人口數(shù)量增長的曲線圖展示我國人口遷移四個階段的情況。時間跨度大,涉及知識面廣,題目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難度較大;卮饡r要結合教材、聯(lián)系實際,才能得到比較完整的答案;卮鹑丝谶w移的影響時,要注意影響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表”和我國部分地區(qū)某年的人口資料,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年 份

出生率(‰)

死亡率(‰)

年 份

出生率(‰)

死亡率(‰)

1949

36.0

20.0

1985

21.0

6.8

1957

34.0

10.8

1995

17.1

6.6

1965

37.9

9.5

2000

14.0

6.5

1975

23.0

7.3

(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答題卷上繪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折線圖。

(2)1949年—1957年,我國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1965年后,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圖示省、市、區(qū)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5)圖示省、市、區(qū)中,每年凈增加人口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6)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長率卻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

(7)以上統(tǒng)計資料顯示,我國人口自然增長類型屬于          模式。

(8)對比人口出生率與自然增長率的地區(qū)差異性,說明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與人口出生率的關系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流動人口數(shù)量變動圖”,回答下列問題。(16分)

                 

(1)從圖中可看出,我國的人口遷移基本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1954-1960年為        時期,其中,1954-1958年人口遷移主要原因是                ;1958-1960年人口遷移數(shù)量增加較大的原因是                        。1961-1976年為時期,人口遷移的原因

                     。1977-1984年為       時期,人口遷移的原因是          。

1984年以后,我國人口遷移進入迅猛增長階段,試從改革開放的角度分析這一階段人口遷移的原因。(7分)

(2)簡述20世紀以前,我國大量剩余勞動力長期束縛在農村的原因。(4分)

(3)以農村向城市遷移為例,說明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各有何影響。(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江西上高二中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表”和我國部分地區(qū)某年的人口資料,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年 份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
死亡率(‰)
1949
36.0
20.0
1985
21.0
6.8
1957
34.0
10.8
1995
17.1
6.6
1965
37.9
9.5
2000
14.0
6.5
1975
23.0
7.3
 
 
 
 

(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答題卷上繪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折線圖。
(2)1949年—1957年,我國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1965年后,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圖示省、市、區(qū)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5)圖示省、市、區(qū)中,每年凈增加人口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6)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長率卻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
(7)以上統(tǒng)計資料顯示,我國人口自然增長類型屬于         模式。
(8)對比人口出生率與自然增長率的地區(qū)差異性,說明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與人口出生率的關系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江西上高二中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表”和我國部分地區(qū)某年的人口資料,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年 份

出生率(‰)

死亡率(‰)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1949

36.0

20.0

1985

21.0

6.8

1957

34.0

10.8

1995

17.1

6.6

1965

37.9

9.5

2000

14.0

6.5

1975

23.0

7.3

 

 

 

 

 

 

 

(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答題卷上繪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折線圖。

 

(2)1949年—1957年,我國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1965年后,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圖示省、市、區(qū)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5)圖示省、市、區(qū)中,每年凈增加人口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6)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長率卻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

(7)以上統(tǒng)計資料顯示,我國人口自然增長類型屬于          模式。

(8)對比人口出生率與自然增長率的地區(qū)差異性,說明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與人口出生率的關系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