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 我國垃圾生產量人均1.2公斤/日,城鎮(zhèn)生活垃圾規(guī)模達89.9萬噸/日,且垃圾正不斷“圍困”城市。要破解“垃圾圍城”的困局必須遵循“3R”原則,即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huán),其中最迫切、最關鍵的是減量化。下圖為垃圾處理方法的優(yōu)選原則示意圖。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實現垃圾減量化的關鍵在于( )

A.實行清潔生產B.轉變消費觀念

C.落實垃圾分類D.改善產品設計

2下列行為與推行垃圾再回收利用目的一致的是( )

A.建設水土涵養(yǎng)林B.鼓勵使用塑料袋

C.推動鄉(xiāng)村城鎮(zhèn)化D.完善伏季休漁制度

【答案】

1B

2D

【解析】

1垃圾來源于生產和生活,實現垃圾減量化的關鍵在于轉變消費觀念,從而減少垃圾產生。故選B。

2推行垃圾再回收利用,一方面是為了減輕環(huán)境污染,另一方面是為了資源的持續(xù)利用。完善伏季休漁制度的目的是為了資源的持續(xù)利用。建設水土涵養(yǎng)林,目的是為了防止水土流失;目前絕對數量的塑料袋屬于不可降解,因此鼓勵使用塑料袋違反了可持續(xù)發(fā)展;推動鄉(xiāng)村城鎮(zhèn)化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1: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圖和1990年—2008年上海不同區(qū)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示意圖。

(1)根據2010年上海人口年齡構成,說明上海勞動人口數量特點,并分析其對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2)據圖2說明隨著城市的發(fā)展,1990 年至 2005 年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變化。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區(qū)人口數量變化出現了新的趨勢,請推測其原因。

材料2:根據上海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水資源總量,有學者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 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見下表)。隨著上海城市化進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達 2301.91萬人。

(3)運用相關知識,從水資源和經濟發(fā)展兩個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高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中國、英國和美國三個國家城市化進程示意圖(含預測)。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關于中國、英國和美國三國城市化進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美國城市化進程1970年后停滯

B. 英國城市化起步最早,水平最高

C. 中國2000年后出現逆城市化

D. 美國城市化起步晚,水平最高

22000年以后,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

A. 氣候 B. 經濟

C. 交通 D. 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西寧地區(qū)簡圖”和材料,回答問題。

青海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數據

(1)結合圖示,分析西寧成為青海省環(huán)境人口容量最高地區(qū)的主要原因。

(2)根據材料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變化特點,并分析其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大洋局部環(huán)流示意圖”,AB線是30°緯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所示海區(qū)位于

A. 北半球 B. 南半球 C. 東半球 D. 西半球

2AB間為太平洋,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洋流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的作用 B. 洋流為赤道暖流

C. 洋流所在海區(qū)形成世界著名的漁場 D. 洋流的形成與東北信風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鳥取沙丘位于日本鳥取縣東部沿海(如下圖所示),東西長約1 6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沙丘中有巨大的凹地,有時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頑強生長著,形成片片“迷你綠洲”。隨著日本政府的重視,人們開始保護“沙丘”,需要每年整治除去“迷你綠洲”。

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與鳥取沙丘的形成密切相關的是

A. 風化作用B. 風力侵蝕C. 海水沉積D. 流水沉積

2“迷你綠洲”的出現可以

A. 降低風速進而減輕風沙流對地表的侵蝕

B. 攔截風沙流中的懸浮顆粒物并出現沙暴

C. 促進風沙流攜沙能力的增強而增大侵蝕

D. 增加風沙流中顆粒物的含量而減少堆積

3被整治除去的“迷你綠洲”,其再次出現的時間最可能開始于

A. 3月B. 6月C. 9月D. 12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我國局部簡圖。

材料二:丙城近年在戈壁灘大力推進大棚種植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為了應對戈壁灘不利的自然條件,在建設大棚時挖深坑填入大量外來土壤并加厚了四面墻壁。

材料三:歷史上的樓蘭古國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咽喉之地”,位于曾經的羅布泊旁邊。樓蘭古國興衰與羅布泊密切相關,多數科學家認為古代人類活動對羅布泊萎縮起到重要影響。

(1)圖中資源調配工程為__________,該資源調配線路起點位于我國四大地區(qū)中的__________地區(qū), 該資源調配線路終點位于我國三大自然區(qū)中的__________。

(2)丙城戈壁灘上的大棚,在建設時由于戈壁土層薄,土壤__________含量太低,需要深挖坑再填入大量土壤,而加厚墻壁是為了防風(沙)和__________。

(3)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位于甲__________ (山脈,東部季風區(qū)南方和北方地理分界線)北側的西安。多數科學家認為古代人類過度開墾導致__________增加和植被破壞導致__________加劇,從而造成羅布泊水位下降,風沙掩埋,面積萎縮,古絲綢之路“咽喉”樓蘭古國也就此消失。

(4)從地形角度分析乙盆地古代聚落主要分布在沖積扇上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6:環(huán)境保護]

位于橫斷山中的納帕海屬于季節(jié)性天然湖泊,湖水從西北角的溶洞泄入地下河,最后注入金沙江。每年6月至次年1月水域面積大,等到次年2月至3月,水域面積急劇縮減,湖底裸露形成大片的沼澤草甸,每年此時納帕海湖區(qū)往往會出現大量死魚。

分析每年2月至3月納帕海湖區(qū)出現大量死魚的主要原因,并說明防止魚類大量死亡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歐洲航天局2016年2月9日公布,下圖所示國家的第二大湖(甲湖)已經完全蒸發(fā)。該湖面積最大時可達3 000多平方千米,深度2.4~3.0米,湖水含鹽量很高。圖示A城市為礦業(yè)城市,距離甲湖48千米,記者從該城市出發(fā)驅車3個多小時到達甲湖,并對實地環(huán)境進行了新聞報道。該湖曾經在1994年干涸過。

(1)簡述記者到達甲湖進行實地地理環(huán)境播報的主要內容。

(2)分析甲湖泊面積變化的特點。

(3)甲湖能否重新得到恢復,請表明觀點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