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
(2)步驟②:將分離得到的S型細菌的蛋白質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體內,培養(yǎng)觀察。
預期結果:小鼠不死亡。
步驟③:將分離得到的S型細菌的DNA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體內,培養(yǎng)觀察。
預期結果:小鼠死亡。(并在其體內發(fā)現(xiàn)活的S型細菌)(步驟②、步驟③次序可調換)
實驗結果:DNA能引起細菌的轉化,DNA是遺傳物質。
(1)自然方面:有許多島嶼可以利用,海水較淺,地質條件穩(wěn)定,有利于建橋和建海底隧道;經濟方面:兩地經濟發(fā)達,腹地深廣。 (2)交通 大大縮短兩地運輸距離,減少運費,縮短運輸時間;將使海峽兩岸及海島荒山、荒灘的地租升值;將使京沈、京滬兩大鐵路干線的運輸緊張局面發(fā)生根本緩解;促進東北、華東、華北礦產開發(fā)和相關產業(yè)發(fā)展。 |
建設蓬旅橋隧工程的區(qū)位優(yōu)勢條件可以從自然、經濟兩個方面分析。這項工程建成后會大大縮短兩地運輸距離,減少運費,縮短運輸時間;將使海峽兩岸及海島荒山、荒灘的地租升值;將使京沈、京滬兩大鐵路干線的運輸緊張局面發(fā)生根本緩解;促進東北、華東、華北礦產開發(fā)和相關產業(yè)發(fā)展。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熱力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氣運動的基礎,某教師為使學生更加直觀、深刻地理解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進行了下面的實驗。請結合實驗報告,完成下列問題。(18分)
實驗報告 實驗用材:一小堆紙、火柴、鐵板。 實驗步驟:(1)在室外安全、無風的地方,放置一塊鐵板,在鐵板上放置一小堆紙,并用火柴點燃。 (2)注意觀察紙片和灰燼顯示出的空氣流動路線。 實驗現(xiàn)象:紙片和灰燼從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從四周下沉,然后又進入火堆。 實驗結論:通過本實驗,可以證明由于地面的冷熱不均而形成了空氣的環(huán)流運動,即熱力環(huán)流。 |
(1)在下面圖中用線條和箭頭畫出該實驗中的紙片和灰燼的運動過程。
由此總結出的熱力環(huán)游形成過程是熱量差異→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氣________→熱力環(huán)流。
(2)若下圖中的虛線表示不同高度上紙屑點燃前的等壓面,則用實線表示出紙屑點燃后的變化。
由此得出氣壓高低與等壓面彎曲之間的關系規(guī)律是:低壓處等壓面________彎曲,高壓處等壓面________彎曲。
(3)上圖中紙屑點燃后一段時間,A、B、C、D四處中,氣壓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由此可總結出不同海拔高度上氣壓分布的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現(xiàn)象都利用了熱力環(huán)流原理,能說出一個生活實例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二輪專題8.1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面是將乙肝病毒控制合成病毒表面主蛋白的基因HBsAg導入巴斯德畢赤酵母菌生產乙肝疫苗的過程及有關資料,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1? 巴斯德畢赤酵母菌是一種甲基營養(yǎng)型酵母菌,能將甲醇作為其唯一碳源,同時AOX1基因也會因受到誘導而表達[5’AOX1和3’AOX1(TT)分別是基因AOX1的啟動子和終止子]。
資料2? 巴斯德畢赤酵母菌體內無天然質粒,所以科學家改造出了圖1所示的pPIC9K質粒用作載體,其與目的基因形成的重組質粒經酶切后可以與酵母菌染色體發(fā)生同源重組,將目的基因整合于染色體中以實現(xiàn)表達。
(1)如果要將HBsAg基因和pPIC9K質粒重組,應該在HBsAg基因兩側的A和B位置接上________、_______限制酶識別序列,這樣設計的優(yōu)點是避免質粒和目的基因自身環(huán)化。
(2)酶切獲取HBsAg基因后,需用________將其連接到pPIC9K質粒上,形成重組質粒,并將其導入大腸桿菌以獲取________________。
(3)步驟3中應選用限制酶________來切割重組質粒獲得重組DNA,然后將其導入巴斯德畢赤酵母菌細胞。
(4)為了確認巴斯德畢赤酵母菌轉化是否成功,在培養(yǎng)基中應該加入卡拉霉素以便篩選,轉化后的細胞中是否含有HBsAg基因,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進行檢測。
(5)轉化的酵母菌在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需要向其中加入________以維持其生活,同時誘導HBsAg基因表達。
(6)與大腸桿菌等細菌相比,用巴斯德畢赤酵母菌細胞作為基因工程的受體細胞,其優(yōu)點是在蛋白質合成后,細胞可以對其進行________并分泌到細胞外,便于提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二輪專題7.1實驗與探究A(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膽堿能神經元”是一種能合成乙酰膽堿,并在興奮時能從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的傳出神經元。目前認為,老年性癡呆與中樞“膽堿能神經元”的大量死亡和丟失有關。某研究小組為研究老年性癡呆的機制,定位損傷大鼠的腦,進行學習能力以及記憶鞏固能力的測驗,實驗處理和實驗結果如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組別 | 實驗處理 | 實驗結果 | |
錯誤次數(shù) | 完成學習所需時間(秒) | ||
A | 不作任何處理 | 8.76 | 112.39 |
B | 向大鼠腦的一定區(qū)域緩慢注射0.5M緩沖溶液的鵝膏蕈氨酸1 μL | 15.72 | 149.73 |
(1)“膽堿能神經元”活動與受體有關,毒蕈堿受體是其中的一種,B組實驗處理的目的是讓鵝膏蕈氨酸與____________上的毒蕈堿受體結合,使乙酰膽堿與受體的結合受到影響,從而產生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的效果,以達到研究老年性癡呆的機制的目的。
(2)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B組大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降,從而為老年性癡呆與中樞“膽堿能神經元”有關的猜測提供了實驗證據(jù)。
(3)研究發(fā)現(xiàn),乙酰膽堿作用于骨骼肌細胞,可引起收縮;作用于心肌細胞,卻降低收縮頻率。為了探究乙酰膽堿作用于上述兩種肌細胞產生不同反應是否與兩種肌細胞膜上的相應受體不同有關,研究人員進行了下面實驗。
實驗步驟:①利用骨骼肌細胞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作為抗原,制備相應的抗體;②將上述抗體分別作用于骨骼肌細胞和心肌細胞;
③一段時間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別作用于這兩種細胞,觀察它們收縮反應變化的情況。
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骨骼肌細胞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與心肌細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膽堿的作用特點與兩種肌細胞膜上的相應受體不同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某中學地理學習小組擬設計一個簡便易行的小實驗,比較說明某種地理現(xiàn)象。實驗步驟:①放置在陽光(或者其它有較強的光源)下,保證兩個玻璃盤接受同樣的光照射,每隔1小時觀察一次溫度計,并記錄溫度;②將一些土壤分別放入兩個玻璃盤,用剪刀將塑料瓶攔腰剪斷,將底部碗狀部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一個玻璃盤中;③在塑料瓶頂部鉆一個小洞,將一溫度計插入其中,并將另一個溫度計懸掛到另一個玻璃盤上。據(jù)此完成1~2題。
1.該實驗能證明的現(xiàn)象及其正確的步驟是 ( )
A.熱力環(huán)流,①②③ B.地面熱容量比較,③①②
C.溫室效應,②③① D.城市熱島效應,②①③
2.上述實驗結論應為
A.兩支溫度計顯示的溫度不同,兩盤之間空氣交流顯著
B.兩支溫度計顯示的溫度完全相同,因為兩盤內土壤熱容量相同
C.兩支溫度計顯示的溫度有所不同,塑料瓶內的溫度明顯高于瓶外溫度
D.兩支溫度計顯示的溫度無法進行比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