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材料一到材料四,完成下列問題(16分)
讀材料一到材料四,完成下列問題
(16分)
材料一:該圖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濕地面積、年均溫與年降水量的變化。
材料二:山西省某地煤炭資源開發(fā)和綜合利用示意圖
材料三、五大國主要產(chǎn)值、資源消費指標占世界比重(%)
國家 |
GDP (2003) |
工業(yè)增加值 (2003) |
鋼消費量 (2003) |
煤炭消費量 (2004) |
石油消費量 (2004) |
中國 |
11.8 |
22 |
26.62 |
34.44 |
8.19 |
日本 |
6.6 |
7.1 |
7.94 |
4.35 |
6.41 |
美國 |
20.1 |
16.5 |
10.71 |
20.31 |
24.89 |
材料四、中美兩國自然資源損失占世界比重變化
(1)讀材料一,說出1980年以后該地濕地面積的變化,并分析自然原因。(4分)
(2)簡述1990年以后濕地變化可能對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帶來的不利影響(4分)
(3)讀材料二所示生產(chǎn)模式與單純輸出煤炭相比,主要的優(yōu)勢有哪些?(3分)
⑷材料三、四中反映出中國目前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是 ,
其原因是 、管理水平相對落后。(2分)
⑸請描述中國與美國自然資源占世界比重的變化規(guī)律。(3分)
(16分)(1)80年代濕地面積擴大,90年代濕地面積縮小。(2分)
自然原因:80年代降水量增多;90年代降水量減少,氣溫升高,蒸發(fā)加強。(2分)
(2)不利影響:生物多樣性減少;氣候的大陸性增強;旱澇災害增多,水質下降。(4分)
(3)減少了運輸壓力(1分);提高了產(chǎn)品的附加值(1分);形成了能源利用的多樣化,提高資源利用率(1分);增加了就業(yè)機會(1分);減輕了輸入地的環(huán)境壓力(1分)等。(每點1分,共3分)
⑷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1分) 生產(chǎn)技術(1分)
⑸美國自然資源損失占世界比重呈下降趨勢,中國自然資源損失占世界比重在1993年前呈上升趨勢,1993年之后呈下降趨勢。(3分)
【解析】略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13
讀下列材料,回答(1)~(4)題。
材料一 “以鄰為壑”的含義。
以鄰為壑,出自《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币馑际悄绵弴斪龃笏,把本國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
材料二 自上世紀50年代起,每年都有大量的垃圾從發(fā)達國家轉到發(fā)展中國家,東南太平洋的某些島國成了美國的大垃圾場,雖然當?shù)厝艘仓览z害無窮,但因經(jīng)濟貧困,也無奈接收。
材料三 張濤同學在一個超市門口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在短短的十分鐘內,就有多達80個方便袋帶出超市,被訪問的26人中,竟無一人自帶工具。當問及是否知道“白色污染”時,96%的人表示知道。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菜籃子還是居家過日子必備工具,而今,早已難覓其蹤跡。
材料四 大多數(shù)中低檔飯館都準備兩種筷子,一種是多次使用,消毒處理后裝在精美袋中的,這種一般提前擺放在桌子上,另一種就是大家熟悉的一次性方便筷,短且彎,有時還挫口,但為了顯示對客人的尊重,主人往往一進屋就喊服務員把干凈好用的筷子換成方便筷,盡管大家都知道非一次性筷子充其量自己再洗一下遠比方便筷好用,但很少有人拒絕、撤換。
(1)環(huán)境問題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材料一、二反映的是
[ ]
A.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
B.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矛盾
C.個人利益與大眾利益的矛盾
D.對環(huán)境問題的危害認識不足
(2)方便袋和方便筷等一次性消費品的大量使用,分別會帶來哪些問題
[ ]
A.過度消耗資源和環(huán)境污染
B.水體污染和固體垃圾污染
C.環(huán)境污染和過度消耗資源
D.水土流失和酸雨
(3)下列行為或措施有利于減輕環(huán)境問題的是
[ ]
A.少用一次性方便筷
B.少到超市買菜
C.盡量使用綠顏色方便袋
D.方便袋用完后及時燒掉
(4)下列做法屬于可持續(xù)發(fā)展行為的是
[ ]
①開墾草原地區(qū)的荒山荒坡,發(fā)展立體農業(yè)②退耕還林還草,進行農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③為防止“赤潮”現(xiàn)象的發(fā)生,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④建立人工綠洲生態(tài)經(jīng)濟系統(tǒng),是綠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