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圖中甲位于華北平原,乙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甲、乙兩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季風氣候B.廣泛分布紅壤
C.河流結冰期長D.耕地多為旱地
【2】甲、乙兩地耕作制度不同,導致這種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B.熱量C.水分D.土壤
【3】甲、乙兩地可持續(xù)發(fā)展所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分別是
A.旱澇鹽堿危害、水土流失嚴重B.生態(tài)破壞嚴重、多旱澇災害
C.多風沙危害、水資源短缺D.水資源短缺、酸雨危害較嚴重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兩地都是季風氣候,夏季都是高溫多雨,雨熱同期,A正確。乙地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廣泛種植水稻,耕地多為水田,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河流不結冰,C錯誤,D錯誤;江南丘陵廣泛分布紅壤,B錯誤。故選A。
【2】甲、乙兩地耕作制度不同,導致這種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緯度差異大,導致熱量差異大,B正確。兩地均為平原,海拔基本相同,A錯誤。水分、土壤不影響耕作制度,CD錯誤。故選B。
【3】圖示甲位于華北平原,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主要問題是水資源短缺、旱澇鹽堿風沙等危害;而乙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多旱澇災害、酸雨危害較嚴重,D正確。故選D。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印度河流域灌溉農業(yè)發(fā)達,巴基斯坦灌區(qū)主要分布在印度河中下游平原地區(qū)。該國實施“西水東調”工程。在印度河千流和支流①②興建大型水庫、攔河大壩等水利工程,將河水調入支流③④,使灌溉用水得到保證,灌溉面積擴大。印度河下游兩岸地區(qū)近些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肥力有所下降。為保證農業(yè)生產,巴基斯坦在這里實施了規(guī)模宏大的水井、水渠工程。如圖為印度河流域示意圖。
材料二 印度河流域干支流徑流量比重及不同時段徑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河流 | 徑流量占流域的比重(%) | 不同時段徑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 |||
4-6月 | 7-9月 | 10-12月 | 1-3月 | ||
印度河干流 | 53 | 31 | 54 | 8 | 7 |
支流① | 13 | 44 | 36 | 8 | 12 |
支流② | 14 | 28 | 56 | 7 | 9 |
支流③ | 4 | 30 | 51 | 8 | 11 |
支流④ | 16 | 19 | 64 | 10 | 7 |
(1)說明印度河不同時段的主要補給類型。
(2)依據徑流量特點,分析“西水東調”對支流③流域農業(yè)生產的意義。
(3)說明印度河下游地區(qū)實施規(guī)模宏大的水井、水渠工程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00年7月,連接丹麥哥本哈根和瑞典馬爾默的厄勒海峽跨海工程竣工通車。該工程全長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組合的方案(下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推測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建設成本 B. 保護海洋生物
C. 避免破壞景觀 D. 利于?战煌
【2】橋隧結合處未利用薩爾特島,而是新建人工島,有利于( )
A. 提高通行速度 B. 降低施工難度
C. 保持水流暢通 D. 保護薩爾特島生物
【3】區(qū)域差異為區(qū)域合作提供了條件。利于厄勒海峽兩岸區(qū)域經濟合作的條件是( )
A. 產業(yè)結構的差異 B. 語言文化的差異
C. 社會福利的差異 D. 交通規(guī)則的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甲、乙為我國兩個盆地。讀圖完成下題。
【1】關于甲、乙兩盆地中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河水源主要來自冰雪融水
B. ①河是我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 ②河初春有凌汛現象出現
D. 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2】甲盆地的小麥品質優(yōu)于乙盆地,主要是因為甲盆地( )
A. 地形平坦 B. 溫差大,光照足
C. 土壤肥沃 D. 水源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世界某區(qū)域,甲河從河源至M處為上游,雨水多,流量大。中下游除間歇性河外無支流匯入,水量極小,尤其枯水期中下游常干涸見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甲河上游河源區(qū)多雨的主要原因
A. 東南信風帶來暖濕水汽 B. 海拔高輻射強對流旺盛
C. 大陸西岸暖流增溫增濕 D. 植被茂密水汽蒸騰量大
【2】甲河河口附近海域漁業(yè)資源豐富,主要原因是
A. 寒暖流交匯處浮游生物繁盛 B. 河流入海帶來大量營養(yǎng)鹽類
C. 上升流帶來大量的營養(yǎng)鹽類 D. 該海域光照充足適宜魚類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大同盆地是數百萬年前開始形成的斷陷盆地,山地與盆地之間由斷層分界,盆地內部也發(fā)育了眾多斷層。下圖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橫剖面,圖中古湖存在時間長達200余萬年,期間由于氣候變化,湖泊多次出現進退。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1】圖中古湖湖床較盆地北部地勢低是因為同一時期
A. 巖體沉降差異 B. 流水侵蝕差異
C. 物質堆積差異 D. 火山活動差異
【2】【2】古湖于數萬年前徹底消失,推測其消失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全球變冷,水源封凍,湖泊干涸 B. 全球變暖,氣候變干,蒸發(fā)旺盛
C. 地殼運動,河流侵蝕,湖水外泄 D. 火山活動,巖漿噴發(fā),掩埋湖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水庫流入水量與流出水量年內變化情況,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水庫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現在( )
A.5月B.6月
C.9月D.10月
【2】該水庫可能位于( )
A.松花江流域B.黃河流域
C.長江流域D.珠江流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壩曾經水草豐美、森林茂密,清朝時曾是皇家圍獵場所。由于清末大規(guī)模開圍放墾和戰(zhàn)爭、山火等原因,到20世紀50年代,這里的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成為風沙蔽日的茫;脑。1962年,塞罕壩設立林場。林場建設初期,造林成活率低,不足10%。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塞罕壩建成林地112萬畝,并在大面積單一人工林的基礎上,通過小面積撫育砍伐、“引闊入針”、“林下植樹”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人工純林為頂層,灌木、草、花、次生林的復層異齡混交結構,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態(tài)與經濟效益顯著。下圖示意塞罕壩林場位置。
(1)分析塞罕壩土地沙化的自然原因
(2)從氣候角度推測林場建設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
(3)根據整體性原理,說明塞罕壩林場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暑假期間,某游客迎著旭日進入圖幅范圍,徒步行于我國長江流域某山區(qū)公路(如下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視線受阻的公路邊常設有凸面鏡用于保障汽車的行車安全,利用凸面鏡可看到對面來車,凸面鏡應該設置在圖中
A. 甲B. 乙C. 丙D. 丁
【2】該游客步行在圖幅范圍期間
A. 進入時步行最省力B. 以下坡路段為主
C. 途中起伏不到 40 米D. 步入圖示區(qū)域公路時身影在右前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