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中國防災、減災取得了巨大成就,據此回答39、40題。

1.屬于防災減災工程的有

①三蛺水利樞紐      ②三北防護林        ③青藏鐵路          ④西氣東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北京市的應急避難場所

A.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車場        B.更好地利用公園和綠地

C.能有效預測自然災害的發(fā)生    D.應配備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資

 

【答案】

 

1.A

2.D

【解析】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中國防災、減災取得了巨大成就,據此回答下面試題。

屬于防災減災工程的有

①三蛺水利樞紐      ②三北防護林        ③青藏鐵路          ④西氣東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北京市的應急避難場所

A.平?捎米鞔笮屯\噲        B.更好地利用公園和綠地

C.能有效預測自然災害的發(fā)生    D.應配備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中國防災、減災取得了巨大成就,據此回答問題。


1.屬于防災減災工程的有
①三峽水利樞紐     ②三北防護林       ③青藏鐵路        ④西氣東輸


  1. A.
    ①②
  2. B.
    ②③
  3. C.
    ①③
  4. D.
    ②④

2.北京市的應急避難場所


  1. A.
    平?捎米鞔笮屯\噲
  2. B.
    更好地利用公園和綠地
  3. C.
    能有效預測自然災害的發(fā)生
  4. D.
    應配備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讀材料(一)完成題目(1)~(2)

(1)①城市紡織業(yè)類型是________。(單選題)

A.棉紡織業(yè)                   B.毛紡織業(yè)                    C.麻紡織業(yè)

該國發(fā)展紡織業(yè)的城市還有_______(城市名稱)

(2)該國發(fā)展紡織工業(yè)有哪些有利條件?

(3)該國地處印度洋沿岸,但是依然面臨嚴重的干旱,說明該國干旱的原因及對策。

材料二  美國、英國國家政體比較

國家

美國

英國

政體

總統(tǒng)制共和制

君主立憲制

國家元首名稱

總統(tǒng)

國王

產生方式

選舉

世襲

任職

任期制

終身制

權限

有實權

無實權

政府首腦名稱

總統(tǒng)

首相

產生方式

總統(tǒng)任命

議會產生

材料三  在德意志帝國(1871—1918年)里,皇帝有權任命帝國首相和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聯(lián)邦議會和帝國國會,……軍官均由皇帝任命!瓕④姷牡匚桓哂谡渭,議員都被譏笑為“綿羊腦袋”。

——摘自高中新課程教科書《歷史》必修(Ⅰ)

(4)材料二所反映的與美國和英國政體形成相關的重要法律文件分別是什么?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明美國是怎樣“實現了對統(tǒng)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夢想的!

(5)對照材料二,歸納材料三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國的政治特點。同一時期,哪兩個國家也具有這些特點?并回答它們具有上述相似特點的共同原因。

材料四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市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劇,如何選擇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城市化道路,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某市從2003年開始,立足于大城市帶大農村的實際,圍繞“統(tǒng)籌城鄉(xiāng)經濟社會發(fā)展、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的價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xiāng)一體”的價值理念,進行了中國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積極探索。

材料五  以城鄉(xiāng)一體化為總攬,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科學發(fā)展;實施“三個集中”:工業(yè)向集中發(fā)展區(qū)集中,農民向城鎮(zhèn)和新型社區(qū)集中,土地向適度統(tǒng)籌經營集中;通過推進城鄉(xiāng)規(guī)劃、城鄉(xiāng)產業(yè)發(fā)展、城鄉(xiāng)市場體制、城鄉(xiāng)基礎設施、城鄉(xiāng)公共服務、城鄉(xiāng)管理體制等“六個一體化”,形成了城鄉(xiāng)群眾共創(chuàng)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的機制,為我國的城市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6)結合材料一,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分析該市城市化實踐中的價值觀及其作用。

(7)分析材料二體現的哲學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從1978年到2008年,我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艱難曲折的歷程。3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xié)力,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使中華大地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區(qū)域之間的產業(yè)轉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對區(qū)際商品貿易與區(qū)際要素流動的一種替代,又可以促進勞動力、資本與技術在區(qū)際間的流動。讀產業(yè)轉移過程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改革開放初期,發(fā)生了圖中②的產業(yè)轉移,試分析當時珠江三角洲發(fā)展加工工業(yè)的區(qū)位因素。

   (2)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珠江三角洲的產業(yè)進行了調整,逐步形成了“大珠三角”的概念,加工工業(yè)出現了圖中④的產業(yè)轉移。試分析這一轉移原因及對區(qū)域發(fā)展的意義。

材料二

                 圖1                               圖2

材料三 1980年,國家正式確定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立經濟特區(qū)。1984年,國家進一步開放天津、上海、福州、廣州、北海等十四個沿海城市。后來,國家又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區(qū),以及環(huán)渤海地區(qū),作為沿海經濟開放區(qū)。

(3)據圖1、圖2說明唐朝與清朝前期對外政策的不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朝前期對外政策給中國造成的影響。

(4) 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有何特點?并分析這種格局對我國的影響。

(5)在近現代歷史上,廣州曾兩度對外開放,試分析兩次開放中,中國經濟與世界市場之間的不同關系。

材料四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30年來,國家取得了巨大成就。實踐證明,改革開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6)運用哲學道理,對材料四進行分析。

(原創(chuàng))改革開放以前,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行政權力無處不在,被稱為“全能型政府”。而現在要求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把政府打造成“服務型政府”。

(7)請說明由過去的“全能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經濟學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