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10分)中國的人口問題是一個歷史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讀中國人口的增長模式圖和人口年齡性別結構圖(圖11),回答下列問題。

                  圖11

(1)  中國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在1960年前后曾有大幅度波動。這與當時的什么環(huán)境因素有關?

 

(2)讀中國人口年齡性別結構圖,1953年,5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15%左右,這與當時的什么社會環(huán)境條件有關?在1995年,25歲以下各年齡段人口數明顯減少,這與當時的什么社會環(huán)境條件有關?

 

 

 

 

 

 

 

 

(3)我國人口增長模式從新中國成立前的“傳統型”轉變?yōu)椤艾F代型”,僅用了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但不同地區(qū)的人口增長模式不盡相同。請結合表1資料(1994年部分省、市、區(qū)家庭人口、孩子數量、育齡婦女初婚年齡統計)談談體會。

表1

 

 

 

 

 

 

子女數量構成%

 

 

 

 

 

一孩

兩孩

多孩

育齡婦女平均年齡(歲)

家庭平均人口(人/戶)

 

全國

62.75

27.75

9.50

22.73

3.89

上海

94.15

5.85

0.00

24.09

2.99

山東

75.49

19.91

4.60

24.32

3.60

陜西

58.31

32.45

9.24

22.41

3.96

廣西

51.59

34.04

14.37

22.74

4.69

 

(1)1960年前后,中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大幅度波動,與當時連續(xù)三年的自然災害有關。(2分)

(2)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戰(zhàn)爭結束,社會穩(wěn)定,經濟逐步恢復,國泰民安,導致出生率大幅度提高。1995年,25歲以下各年齡段人口數明顯減少,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4分)

(3)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生育觀念的變革,生育率低,人口出生率很低,人口增長模式為現代型;中、西部省份經濟不發(fā)達,人們的觀念相對落后。(4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有關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丹麥哥本哈根地理位置簡圖。

材料二:2007年全球CO2排放總量排行前10位的國家及其人口總數。

資料三:可持續(xù)發(fā)展復合系統示意圖

(1)據資料二分析,CO2主要是由         (發(fā)達國家或發(fā)展中國家)排放的,美國人均CO2排放量約為中國的          倍。

(2)目前我國的經濟總量約為美國的六分之一,但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僅次于美國,試分析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                

(3)2009年12月18日,溫家寶總理在丹麥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上強調:“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是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和基石!肮餐袇^(qū)別的責任”體現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       原則和      原則。

(4)可持續(xù)發(fā)展是由經濟、社會、生態(tài)三大子系統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組成的一個復合系統。據圖19并結合所學知識,甲、乙所代表的子系統分別是        系統、       系統;在可持續(xù)發(fā)展中        發(fā)展才是目的。

(5)丹麥擁有眾多風力電站,結合材料一中相關信息簡要分析其風能豐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011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fā)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對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關數據

總人口

(單位:億)

0-14歲人口

比重

15-59歲人口

比重

60歲及以上人

口比重

2000年第五次

12.658

22.89%

66.78%

10.33%

2010年第六次

13.397

16.60%

70.14%

13.26%

⑴2000-2010十年間人口增長約為:       ﹪

從人口增長模式看屬              ,

這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是:                                               

⑵針對中國公布的人口普查報告印度媒體的反應中透著幾分"竊喜",中國人口增長率的下降讓印度媒體“敏銳”地找到了經濟“趕超中國”的突破口;俄羅斯媒體則羨慕中國的“人口紅利”(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yǎng)率比較低,為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分析印度和俄羅斯媒體態(tài)度的緣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011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fā)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對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關數據

總人口

(單位:億)

0-14歲人口

比重

15-59歲人口

比重

60歲及以上人

口比重

2000年第五次

12.658

22.89%

66.78%

10.33%

2010年第六次

13.397

16.60%

70.14%

13.26%

⑴2000-2010十年間人口增長約為:       ﹪

從人口增長模式看屬             

這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是:                                                

⑵針對中國公布的人口普查報告印度媒體的反應中透著幾分"竊喜",中國人口增長率的下降讓印度媒體“敏銳”地找到了經濟“趕超中國”的突破口;俄羅斯媒體則羨慕中國的“人口紅利”(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yǎng)率比較低,為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分析印度和俄羅斯媒體態(tài)度的緣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011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fā)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對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關數據

總人口

(單位:億)

0-14歲人口

比重

15-59歲人口

比重

60歲及以上人

口比重

2000年第五次

12.658

22.89%

66.78%

10.33%

2010年第六次

13.397

16.60%

70.14%

13.26%

⑴2000-2010十年間人口增長約為:       ﹪

從人口增長模式看屬              ,

這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是:                                                

⑵針對中國公布的人口普查報告印度媒體的反應中透著幾分"竊喜",中國人口增長率的下降讓印度媒體“敏銳”地找到了經濟“趕超中國”的突破口;俄羅斯媒體則羨慕中國的“人口紅利”(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yǎng)率比較低,為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分析印度和俄羅斯媒體態(tài)度的緣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