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柳州)一正方體塑料塊A邊長lA=0.2m,密度ρA=0.5×103kg/m3;另一正方體B邊長lB=0.1m,密度未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取g=10N/kg)
(1)塑料塊A的重力是多少?
(2)A、B分別放在水平地面時,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是A對地面壓強(qiáng)的4.5倍,B的密度是多少?
(3)如圖所示,將B置于A上表面后放入一個水平放置、底面是正方形(邊長l=0.3m)的水槽,向水槽注入多少體積水后A的底面剛好能離開水槽?
分析:(1)已知正方體塑料塊的邊長,可以得到其體積;已知塑料塊的體積和密度,可以得到質(zhì)量,應(yīng)用G=mg得到重力;
(2)已知兩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關(guān)系,B的密度可以利用p=ρgh比較得出;
(3)已知B正方體的邊長,可以得到其體積;已知密度和體積,可以得到B正方體的質(zhì)量和重力;向水槽中注水時,兩個正方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總重力時,A的底面就能離開水槽,據(jù)此得到排開水的體積;比較兩物體離開底面時排開水的體積與物體A的體積,得到B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根據(jù)B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和B的邊長,得到B浸入水的深度;已知容器的底面積、物體A的邊長、物體B的邊長和浸入水的深度,得到注入水槽的水的最小體積.
解答:已知:lA=0.2m  ρA=0.5×103kg/m3 g=10N/kg  lB=0.1m  pB=4.5pA ρ=1.0×103kg/m3
求:(1)GA=?(2)ρB=?(3)V最少=?
解:
(1)塑料塊A的體積為VA=(lA3=(0.2m)3=8×10-3m3
∵ρ=
m
V
,
∴塑料塊的質(zhì)量為mAA?VA=0.5×103kg/m3×8×10-3m3=4kg,
塑料塊A的重力為GA=mAg=4kg×10N/kg=40N;
(2)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關(guān)系為 pB=4.5pA
即4.5ρAglABglB
代入數(shù)值,并化簡得4.5×0.5×103kg/m3×0.2m=ρB×0.1m
解得ρB=4.5×103kg/m3;
(3)正方體B的體積為VB=(lB3=(0.1m)3=10-3m3
∵ρ=
m
V

∴正方體B的質(zhì)量為mBB?VB=4.5×103kg/m3×10-3m3=4.5kg,
正方體B的重力為GB=mBg=4.5kg×10N/kg=45N;
兩個物體受到的總重力為G=GA+GB=40N+45N=85N;
要使正方體A的底面剛好離開水槽,F(xiàn)=G=85N,
∵FgV
∴排開水的體積為V=
F
ρg
=
85N
1.0×103kg/m3×10N/kg
=8.5×10-3m3
∵V>VA,
即物體B有一部分浸入水中,
B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為VB排=V-VA=8.5×10-3m3-8×10-3m3=0.5×10-3m3,
B浸入水中深度為hB浸=
VB排
SB
=
0.5×10-3m3
(0.1m)2
=0.05m,
所以注入水槽的水的體積為V最少=[(0.3m)2-(0.2m)2]×0.2m+[(0.3m)2-(0.1m)2]×0.05m=0.014m3
答:(1)塑料塊A的重力是40N;
(2)B正方體的密度是4.5×103kg/m3;
(3)向水槽注入0.014m3水后A的底面剛好能離開水槽.
點(diǎn)評:此題考查了密度、重力、液體壓強(qiáng)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應(yīng)用,其中對于質(zhì)量分布均勻、粗細(xì)均勻的固體,壓強(qiáng)可以按照液體壓強(qiáng)利用公式p=ρgh分析.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柳州)如圖所示,一根蠟燭放在畫有方格的平板上,蠟燭成像的位置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柳州)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流為0.2A.如果給原來的電池再串聯(lián)一節(jié)相同電池,那么電路中的電流變?yōu)椋ā 。?/di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柳州)小亮放學(xué)一進(jìn)家門,就聞到媽媽炒菜的香味,這是
擴(kuò)散
擴(kuò)散
現(xiàn)象,它說明分子在不停的運(yùn)動著.通過
熱傳遞
熱傳遞
和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柳州)柳州市部分縣修建有盤山公路.盤山公路實(shí)質(zhì)是
斜面
斜面
(填一種簡單機(jī)械的名稱),利用它可以省力,便于汽車爬坡.彈簧測力計(jì)是利用彈簧受到的拉力越
,彈簧的伸長就越長的道理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