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個重為30N物體,當它完全浸沒在水中時(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5N.(g取10N/kg)
(1)試計算物體受到的浮力;
(2)試計算物體的體積;
(3)試計算物體的密度.

【答案】
(1)解:物體受到的浮力:

F=G﹣F′=30N﹣25N=5N;

答:物體受到的浮力是5N;


(2)解:物體浸沒時排開液體的體積和自身的體積相等,

由F=ρgV可得,物體的體積:

V=V= = =5×10﹣4m3;

答:物體的體積是5×10﹣4m3;


(3)解:由G=mg可得,物體的質量:

m= = =3kg,

物塊的密度:

ρ= = =6×103kg/m3

答:物體的密度是6×103kg/m3


【解析】(1)物體在空氣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為物體的重力,又知道物體浸沒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根據(jù)稱重法求出物體受到的浮力;(2)物體浸沒時排開液體的體積和自身的體積相等,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開水的體積即為物體的體積;(3)根據(jù)G=mg求出物體的質量,根據(jù)ρ= 求出物體的密度.
【考點精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相關知識,掌握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個規(guī)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 F= Ggv,以及對浮力大小的計算的理解,了解浮力的公式為:F= Ggv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運汽油的汽車都有一條鐵鏈子拖地,它的作用是( �。�

A. 發(fā)出聲響,讓路人注意 B. 作為運油車的統(tǒng)一標志

C. 通過它向空氣和大地散熱 D. 將摩擦起電所帶的電荷導入大地,從而避免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瓶裝飲料的瓶蓋的外緣常有一些豎條紋,這樣做是為了增大摩擦,用手握住瓶子,讓瓶身保持豎直,如果增大握力,則瓶子受到的摩擦力(變大/變小/不變).在裝水的飲料瓶的側壁不同位置開小孔,如圖所示,越深的孔水流得越遠,該現(xiàn)象說明深度越深,壓強越(大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圖中杠桿上的A點掛四個重均為1N的鉤碼,用調好的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上的B點,使杠桿在_________平衡,如圖所示,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_____N;如果將測力計沿圖中虛線方向拉,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______(“變大”、“不變”或“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內燃機在做功沖程中,高溫氣體迅速膨脹而做功,此時這些氣體的溫度和內能變化的情況是

A. 內能減少,溫度降低 B. 內能增加,溫度升高

C. 內能減少,溫度升高 D. 內能增加,溫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用圖甲的電路測量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電阻,圖乙是未完成連接的實驗電路。

(1)請你按要求,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圖乙中實驗電路的鏈接。要求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時,電流表示數(shù)增大____________

(2)小明按要求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電壓表指針偏轉到滿刻度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寫出一個)

(3)電路正常后,小明閉合開關,調節(jié)變阻器的滑片,使小燈泡剛好正常發(fā)光,此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電流表的讀數(shù)是_______A,小燈泡的阻值是_______Ω(小數(shù)點后保留一位)。

(4)小明又想測某未知電阻Rx的阻值,設計了如圖丁所示電路(R為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并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請幫他把缺少的步驟補全,并寫出Rx的表達式。

實驗步驟:

A.按照設計的電路圖連接電路;

B.S斷開時,讀出電流表示數(shù)記錄為I1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達式:Rx= _____________(用已知物理量和測量出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下圖中所示器材,能完成的實驗是(
A. 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B. 準確測量液體壓強的大小
C. 探究連通器的特點
D. 準確測量大氣壓強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要在一段電路中產生電流,它的兩端就要有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請你幫敏君掛正這個標示牌,并告訴他所用的物理原理,同時從物理學角度解釋警示牌所描繪的人往后倒,這種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