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把一根長頭發(fā)絲剪為兩段,分別緊繞在外形相同的木條和鐵條上,并用點燃的火柴分別同時對準頭發(fā)絲烘烤,其結果和原因是( )
A. 繞在木條上的頭發(fā)絲后烤斷,因為木條不易傳熱,使頭發(fā)絲溫度較低;
B. 繞在鐵條上的頭發(fā)絲后烤斷,因為鐵條容易傳熱,使頭發(fā)絲溫度較低;
C. 繞在鐵條上的頭發(fā)絲后烤斷,因為鐵條容易傳熱,使頭發(fā)絲溫度較高;
D. 兩根頭發(fā)絲同時被烤斷.因為它們的溫度相同,都等于火炊焰的溫度.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家里的空氣開關的最大額定電流越大越好
B.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
C.運動員跑得越快到達終點越不容易停下來是因為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D.科學家奧斯特發(fā)現(xiàn)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光屏已呈現(xiàn)清晰放大的燭焰的像,如果將蠟燭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一小段距離,為了得到清晰的像,必須把屏( )
A. 移近透鏡 B. 遠離透鏡 C. 無論怎樣移動屏都不能成像 D. 在原地不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研究壓強的簡易實驗。實驗器材是:一塊泡沫塑料(海綿)、一只自制的小桌、一只(50g)大砝碼。實驗時,按圖甲、乙、丙三種方式放置器材,觀察海綿表面下陷的程度。
(1)圖甲和圖乙相比較,小桌對海綿的壓力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小桌與海綿的接觸面積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海綿下陷的程度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通過比較,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
(2)圖_____之間相比較,可以研究壓強大小和接觸面積大小的關系。
(3)在上述實驗中,用到了一個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這個方法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大雪嚴重影響了民航、鐵路和公路等交通,為了盡快消除積雪,常用辦法是撒“融雪鹽”,這是因為撒入冰雪中的“融雪鹽”( )
A. 與少量水發(fā)生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量熔化周圍的冰雪
B. 產生的“保暖層”,使冰雪吸收足夠的“熱”而熔化
C. 溶入雪水中形成鹽水,鹽水熔點較低,從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D. 增加冰雪對光線的吸收,從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和小紅在“探究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電流與各支路電流有什么關系”時,利用一個開關、一個電流表、一個學生電源(有多個電壓檔位),四個阻值不等的電燈以及若干條導線,進行了大膽地研究.如圖所示是他們的實驗電路圖.
(1)他們的猜想是: (只寫一種猜想).
進行實驗:
(2)小明按照電路圖正確地進行實驗,得到了表1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小明在實驗中,是靠只改變 而得到實驗數(shù)據(jù)的.
表一
實驗第次 | IA/A | IB/A | IC/A |
1 | 0.1 | 0.2 | 0.3 |
2 | 0.4 | 0.2 | 0.6 |
3 | 0.8 | 0.2 | 1.0 |
表二
實驗第次 | IA/A | IB/A | IC/A |
1 | 0.2 | 0.1 | 0.3 |
2 | 0.4 | 0.2 | 0.6 |
3 | 0.6 | 0.3 | 0.9 |
4 | 0.8 | 0.4 | 1.2 |
(3)小紅也按照上述同樣的器材和同樣的電路進行了實驗,卻得到了表2中的數(shù)據(jù).小紅在實驗中是靠只改變 而得到實驗數(shù)據(jù)的.
分析論證:
(4)從表1、表2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并聯(lián)電路電流的規(guī)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將導體接到電路A、B之間時,導體與燈泡是 聯(lián)的.如果將不同的導體分別接到A、B之間,閉合開關,可通過觀察、比較 來判斷不同導體導電能力的大。魞蓚導體的導電差異不大,則可以用 表替換燈泡,作進一步的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能量轉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核電站發(fā)電﹣﹣核能轉化為電能
B.電飯鍋燒飯﹣﹣電能轉化為內能
C.熱機工作﹣﹣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D.太陽能電池﹣﹣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