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要估測一堆黃豆的密度.
(1)他的實驗步驟如下,請幫他填寫完整:
a.將托盤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把游碼移到標尺______端的零刻線處,并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b.從黃豆堆中數(shù)出若干粒黃豆,并放在天平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節(jié)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右盤里的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稱出的黃豆質量m=______g.
c.把稱出的黃豆全部小心放入裝有50L水的量筒中,立刻觀測到水面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這些黃豆的體積為V=______cm3
d.求出黃豆的密度ρ=______g/cm3

(2)實驗評估:小明認為:測量多粒黃豆的質量和體積,具有______等優(yōu)點(填一項即可).

解:(1)天平調平之前,應先放在水平面上,并將游碼歸零,然后根據(jù)指針偏轉方向,調節(jié)平衡螺母,左偏右旋、右偏左旋.
(2)天平分度值是0.2g,右盤砝碼質量是20g,游碼左側指在標尺上3g后面第3個小格上,所以黃豆的質量為m=20g+3g+0.2g×3=23.6g;
(3)量筒中原有50mL水,放入黃豆后,量筒液面上升到70mL,因此黃豆體積V=70ml-50ml=20ml=20cm3;
(4)根據(jù)密度計算公式,
黃豆的密度為ρ===1.18g/cm3
(5)對于微小質量和微小體積的測量,要采取測多算少的思路,以便方便測量和減小實驗誤差.
故答案為:(1)水平、左、23.6、20、1.18;
(2)減小誤差(或方便測量黃豆質量和體積).
分析:(1)天平使用時,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零刻度線上,再根據(jù)指針指向進行調平;
(2)稱量時,天平的分度值為0.2g,左盤物體質量等于右盤所有砝碼質量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3)根據(jù)排水法原理,黃豆的體積為量筒中液面的兩次讀數(shù)之差;
(4)密度等于質量和體積的比值.
點評:(1)測密度就是從測質量和測體積有入手,本題是最基本的測量方法;
(2)測多算少,是處理微小物理量的最基本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要估測一堆黃豆的密度.
(1)他的實驗步驟如下,請幫他填寫完整:
a.將托盤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碼移到標尺
 
端的零刻線處,并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b.從黃豆堆中數(shù)出若干粒黃豆,并放在天平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節(jié)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右盤里的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稱出的黃豆質量m=
 
g.
c.把稱出的黃豆全部小心放入裝有50L水的量筒中,立刻觀測到水面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這些黃豆的體積為V=
 
cm3
d.求出黃豆的密度ρ=
 
g/cm3
精英家教網(wǎng)
(2)實驗評估:小明認為:測量多粒黃豆的質量和體積,具有
 
等優(yōu)點(填一項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058

(2007,南寧,25)小明要估測一堆黃豆的密度.

(1)他的實驗步驟如下,請幫他填寫完整:

a.將托盤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把游碼移到標尺________端的零刻線處,并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b.從黃豆堆中數(shù)出若干粒黃豆,并放在天平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節(jié)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右盤里的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稱出的黃豆質量m=________g

c.把稱出的黃豆全部小心放入裝有50mL()水的量筒中,立刻觀測到水面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這些黃豆的體積為V=________

d.求出黃豆的密度ρ=________

(2)實驗評估

  小明認為:測量多粒黃豆的質量和體積,具有________等優(yōu)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07年廣西南寧市中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小明要估測一堆黃豆的密度.
(1)他的實驗步驟如下,請幫他填寫完整:
a.將托盤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把游碼移到標尺______端的零刻線處,并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b.從黃豆堆中數(shù)出若干粒黃豆,并放在天平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節(jié)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右盤里的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稱出的黃豆質量m=______g.
c.把稱出的黃豆全部小心放入裝有50L水的量筒中,立刻觀測到水面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這些黃豆的體積為V=______cm3
d.求出黃豆的密度ρ=______g/cm3

(2)實驗評估:小明認為:測量多粒黃豆的質量和體積,具有______等優(yōu)點(填一項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