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質(zhì)量為5kg,在水平拉力F="30N" 的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為_______N ,正方體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強為      Pa
50,30,5000
由于在水平桌面上,所以對桌面的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根據(jù)G=mg=5kg×10N/kg=50N;由于物體做勻速運動,所以摩擦力等于拉力,所以摩擦力等于30N,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強P=F/S=50N/(0.1m×0.1m)=5000Pa.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小剛用彈簧測力計和水測金屬塊的密度。將金屬塊掛在調(diào)好的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手提彈簧測力計,金屬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手提彈簧測力計,使金屬塊沒入水中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根據(jù)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g取10N/kg),求:
 
(1)金屬塊的質(zhì)量;
(2)金屬塊受到水的浮力;
(3)金屬塊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用力F拉著滑輪,使重200N的物體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N。不計輪重、彈簧測力計重、繩重和軸摩擦,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1W
B.以滑輪為參照物,物體A是運動的
C.物體A前進1m,重力做功200J
D.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現(xiàn)在市場上制成賽車的車架有各種不同的材料,這些材料的部分技術(shù)指標如下表.
材料
技術(shù)指標
錳 鋼
鋁合金
鈦合金
碳纖維
性能(強度)

較 弱
較 強

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6×103
(1)若一副車架的體積約為2.5×10-3m3,則最輕的車架質(zhì)量是多少?
(2)運動員騎著一輛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500m,所用時間為50s.假設(shè)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是100N,在這段時間內(nèi),運動員騎車速度、所做的功和做功功率分別是多大?(g取10N/kg)

(3)若運動員和賽車的總質(zhì)量為60kg,車胎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4×10-3m2,則該運動員騎車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的水平地面上,一個底面積為0.16m2、重為400N的物體,在20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20s內(nèi)勻速前進了10m。求:

(1)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
(2)物體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
(3)推力在這段時間內(nèi)對物體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張莉同學(xué)利用密度為1.5×103kg/ m3的橡皮泥參加造船比賽,她所用橡皮泥的體積為20cm3,造成的小船最大排水體積為100cm3,g取10N/kg。求:
(1)她所用橡皮泥所受的重力。
(2)她所做的小船能裝的貨物最重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是課本上的一些演示實驗或插圖,請你根據(jù)要求填空:

(1) A圖所探究的物理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圖所探究的結(jié)論是                                                  ;
(3) C圖所探究的物理問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圖所探究的結(jié)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應(yīng)用設(shè)計題

按下列各小題要求作圖
(1)如圖甲所示某物體A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勻速直線運動,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出物體受到的力.  
(2)如圖乙所示,由發(fā)光點A發(fā)出的光射到水面上,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線經(jīng)過S點,試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大致的折射光線.
(3)如圖丙所示,根據(jù)小磁針靜止時位置,標出螺線管上的電流方向,及電源的正負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2005年為“世界物理年”,這主要是為了紀念著名的“相對論”誕辰一百周年,這個理論的提出者是(   )
A.哥白尼B.愛因斯坦C.牛頓D.伽利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