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在比較明亮的環(huán)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
故答案為:較黑暗.
(2)實驗之所以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為平面鏡,是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不僅可以反射光,還可以觀察到另一側的像,即圖中的蠟燭C,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故答案為:平板玻璃;蠟燭C.
(3)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受虛像,所以移去蠟燭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所以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故答案為:不能;虛.
(4)當蠟燭距離平面鏡的距離改變后,像的大小不變;
故答案為:不變;
(5)一次實驗具有較大的偶然性,不具備代表性,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所以應采取B操作.
故答案為:B.
(6)實驗時平面鏡必須要豎直放置,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所以實驗中如果把平面鏡向左傾斜,如圖乙,實驗不能成功.
故答案為:不能,因為無論在桌面上怎樣移動蠟燭,都找不到像.
(7)A、物與像的對應點連線與鏡面不垂直,故本選項錯誤;
B、測量的是物體距離鏡面的最里面和像距離鏡面的最外面,誤差較大,故本選項錯誤;
C、測量的是物體距離鏡面的最里面和像距離鏡面的最里面,誤差較小,故本選項比較合適;
D、測量的是物體距離鏡面的最外面和像距離鏡面的最里面,誤差較大,故本選項錯誤;
故選C.
分析:(1)物體射出的光線對人眼刺激越強,人眼感覺物體越亮,物體經(jīng)過平面鏡反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的光線越多,人眼感到物體的像越亮.在比較亮的環(huán)境中,很多物體射出光都對眼睛有刺激,干擾人的視線.
(2)平面鏡不透明,玻璃板是透明的,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以及比較像的大。
(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與物體等大的虛像,虛像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不會出現(xiàn)在光屏上.
(4)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和物的大小,總是相等的即可解答此題.
(5)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所以應采取B操作.
(6)由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像物關于鏡面對稱可知:玻璃板如果不豎直,蠟燭A的像與蠟燭C不能重合.
(7)為減小誤差,測量時要注意各個對應點的連線是否與鏡面垂直、蠟燭和像的位置等細節(jié).
點評:此題的難點在于(7),測量的是物體距離鏡面距離和像距離鏡面的距離,因為蠟燭位置可以看成是一個⊙,這個小圓靠近鏡面的部分,稱之為最里面,(或離鏡面的最近距離),同理,最外面,(或離鏡面的最遠距離),如圖:
因此解答此題要求學生應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