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2006?青島)下列關于家庭電路的說法,錯誤的是(  )
分析:記住家庭電路的連接方式是并聯(lián),人體的安全電壓.
電路總功率過大,會使電流中電流過大,電流過大會引起保險絲熔斷.
解答:解:A.因為家庭的電路中,各用電器是并聯(lián)連接,因此電燈和插座是并聯(lián)連接,正確;
B.人體安全電壓不高于36V,而不是等于36V,故此說法是不正確的,應選;
C.由公式P=UI可知在電壓一定時電路中的總功率越大,電流越大,正確;
D.保險絲的作用,就是在電路中電流過大切斷電路,正確
故選B.
點評:記住人體安全電壓和家庭電路的連接方式,掌握安全用電原則.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6?荊州)表為海爾梅格爾(青島)洗衣機有限公司生產的“麗達洗衣機”的銘牌.該洗衣機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求

(1)該洗衣機在洗滌時通過洗衣機電源線的電流是多少?
(2)在一次洗滌中,先給洗衣機內的水加熱用了6min,然后洗滌用了12min,最后摔干用了3min,問在這次洗衣的全過程中,共消耗了多少度電?(最后結果保留二位小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6?濟南)“五一”節(jié)小軍隨父母乘汽車去青島旅游,路上既感受到了高速公路的快速、便捷,同時也感受到了高速公路維修帶來的諸多不便.好奇的小軍便問父親:這么好的道路怎么會損壞了呢?
父親說:“道路也和其他物品一樣,使用時間長了就會損壞;但使用不當,很快就會損壞.哪些因素會導致道路很快就損壞了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吧!”經過小軍父子的激烈辯論.他們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一:道路的損壞程度可能與汽車質量的大小有關.
猜想二:道路的損壞程度可能與汽車速度的大小有關.
猜想三:道路的損壞程度可能與路面的材料有關.
小軍感到要自己通過實驗收集證據驗證上述猜想存在困難,于是讓父親幫忙從路政部門的一個叔叔那里得到了如下表的權威數據:
序號 汽車的實際載重量 路面材料 道路損壞程度
1 5t 水泥 很輕
2 10t 水泥 很輕
3 10t 瀝青 很輕
4 15t 水泥 較重
5 15t 瀝青 較輕
6 20t 水泥 很重
7 20t 瀝青 很重
注:上表中汽車的額定載重量為l0t.
(1)認為提出猜想一的依據是:
汽車的質量越大,它對地面的壓力就越大,對地面的壓強也就越大,容易破壞路面
汽車的質量越大,它對地面的壓力就越大,對地面的壓強也就越大,容易破壞路面

(2)比較表中
4
4
、
5
5
 (填序號)兩組數據可知,道路的損壞程度與路面的材料有關.
(3)上表權威數據中沒有涉及車速的大小,你是怎樣看待的?通過事例說明你的觀點.
(4)通過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正常情況下,道路的損壞程度與汽車的質量
關;造成道路損壞的主要原因是
汽車超載
汽車超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6?青島)探究實驗回顧:
(1)在回顧探究“導體中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的關系”時,小紅畫出了實驗電路圖如圖甲所示.其中有兩處錯誤,請你把錯誤之處圈出來,并在原圖上改正,然后按照改正的電路圖將圖乙所示的實物連接完整.

(2)如圖丙所示的裝置,通電一定時間后,可以看到
B
B
瓶中煤油溫度升得高,這表明在相同的時間內,電流相同的情況下,電阻越
,電流通過導線時產生的熱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6?青島)回答問題:
只閉合開關 S1 S2 S1和S2
燈的發(fā)光情況 L1 不亮
L2 不亮 不亮
電流表示數 I1=0.2A I2=0 I3=0.2A
(1)小明有一個電路盒,面板上有L1、L2燈各一只,兩個開關S1、S2,一個電流表.在不打開盒子的情況下,他讓小紅探究盒內的電路結構.為此,小紅做了如下實驗:
根據實驗情況,請你在右上方的方框內畫出盒內電路的電路圖,并在圖中標明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
(2)如果輸電線的電阻共計1.0Ω,通過輸電線的電流為10A,1h輸電線上產生的熱量是
3.6×105
3.6×105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6?青島)探究實驗回顧:
(1)在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如下圖所示),應使木塊在彈簧測力計的拉力作用下做
勻速直線
勻速直線
運動,此時拉力與摩擦力是
平衡
平衡
力.

(2)在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為了使小車到達斜面底部的速度
相等
相等
.接著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分別停在如下圖所示的不同地方.

由實驗現象我們可以推斷:假如小車在平面上運動的過程中,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將做
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