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在江南的春季, 每當“回暖天氣”到來時,教室的墻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濕,甚至會“出水”。(“回暖天氣” 是指天氣比較悶熱,且空氣濕度大)
(1)用所學過的物理知識,解釋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
(2)提出一個防止教室內“出水”的方法.
(1)回暖天一般發(fā)生在天氣比較悶熱,且空氣濕度大(空氣中所含的水蒸氣比較多)的時候。較熱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地磚、墻壁、黑板,放熱 液化成水。
(2)如果教室里有空調的,可 以關起門窗來抽濕;如果教室里沒有空調的,同樣是盡可能少開門窗,可以在地面上、墻壁上鋪一些報紙; 

試題分析:根據課室的墻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濕,甚至會“出水”,可知它們是液態(tài)的小水滴,再思考它們形成的原因,結合南方春季氣候的特點作出合理的解釋;液化滿足的條件是水蒸氣遇冷才會液化,因此防止課室內“出水”的方法可從兩個方面考慮:
①可以減少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
②降低水蒸氣的溫度.(1)課室內潮濕甚至“出水”,原因是廣州地處我國的南方,春季南風吹來溫暖的帶有大量水蒸氣的空氣,這些水蒸氣溫度較高,遇到溫度較低的墻壁、黑板和地板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著在課室的墻壁、黑板和地板上造成的;
故答:春天到來,氣溫上升較快,墻壁、黑板、地板溫度上升較慢,南風吹來溫暖的帶有大量水蒸氣的空氣,這些水蒸氣在墻壁、黑板、地板上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大量的水珠使得地面非常潮濕.
(2)根據此現象屬于液化現象,而液化滿足的條件是水蒸氣遇冷,因此防止課室內“出水”的方法是可以減少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或降低水蒸氣的溫度;
點評:此題聯系生活實際考查了液化的形成原因,以及防止液化的方法,答題時要抓住液化是物質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變化過程以及水蒸氣遇冷才會液化來分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夏天,游泳的人剛從河水中上岸,會感到比在水中冷;有風吹來,會感到更冷。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以上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開水燙傷嚴重得多,這是因為100℃的水蒸氣首先要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為100℃的水,同時放出大量的熱,然后100℃的水在       過程中還要向皮膚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把燒紅的鐵塊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現了“白氣”,這一過程中,水發(fā)生了_______和________兩種物態(tài)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態(tài)變化現象中,屬于液化現象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匯成溪流
B.盛夏,剛從冰箱中拿出的飲料瓶外壁出現水滴
C.金秋,清晨的霧在太陽出來后散去
D.寒冬,晾在室外冰凍的衣服也會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幾滴酒精,將袋擠癟,排盡空氣后用繩把口扎緊,然后放入80℃以上的熱水中,你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這是____________現象,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從熱水中拿出塑料袋,過一會又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這是______現象,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今年5月10日,鹽城市實施了人工降雨.氣象部門用火箭將碘化銀灑向云層,碘化銀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氣     成小水滴,或加速水蒸氣     成冰晶(均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甲為盛有水的燒杯,試管乙直插入甲容器的水中( 試管未碰底 )。甲燒杯受到酒精燈持續(xù)加熱后,發(fā)現乙試管內的液體沸騰起來了,根據下表提供的有關信息,可判斷試管乙內的液體一定是:                 。

幾種物質的沸點(1個標準大氣壓)
物質
沸點(℃)
物質
沸點(℃)

100
甘油
290
煤油
150
酒精
7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對燒瓶中的固態(tài)碘微微加熱,發(fā)現固態(tài)碘的體積逐漸變       ,而燒瓶中充滿紫色的       ,這種現象就是碘的       。張開嘴快速向手心吹氣,手的感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手心呵氣,手的感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較兩種感受,針對實驗現象,給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