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己知點P是x軸上一點,以P為圓心的⊙P分別與x軸、y軸交于點A、B和C、精英家教網(wǎng)D,其中A(-3,0),B(1,0).過點C作⊙P的切線交x軸于點E.
(1)求直線CE的解析式;
(2)求過A、B、C三點的拋物線解析式;
(3)第(2)問中的拋物線的頂點是否在直線CE上,請說明理由;
(4)點F是線段CE上一動點,點F的橫坐標為m,問m在什么范圍內(nèi)時,直線FB與⊙P相交?
分析:(1)從A,B兩點的坐標,可知圓的半徑為2,那么PO=PB-OB=2-1=1,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OC長,可求得∠CPO=60°連接PC后,利用∠CP0的余弦值可得到PE長.設(shè)出直線解析式,把C,E坐標代入即可;
(2)用交點式設(shè)出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把C坐標代入即可;
(3)求得頂點坐標,把橫坐標代入直線解析式,看函數(shù)值是否等于縱坐標;
(4)應先找到相切時,m的值.注意此時m的取值在0和3之間.
解答:精英家教網(wǎng)解:(1)連接PC,OC=
22-12
=
3

∵cos∠CPO=PO:PC=1:2
∴∠CPO=60°,
∴PE=4,
∴OE=3,
c(0,
3
),E(3,0).
設(shè)直線CE的解析式為y=kx+b,
b=
3
,3k+b=0,
解得k=-
3
3
x,
∴y=-
3
x
3
+
3


(2)設(shè)拋物線解析式為y=a(x+3)(x-1)
∵點C(0,
3
)在圖象上,
代入得a=-
3
3

∴y=-
3
3
(x+3)(x-1).

(3)拋物線頂點為(-1,
4
3
3
),
當x=-1時,代入直線CE解析式y(tǒng)=
4
3
3

故(2)中拋物線頂點在直線CE上.

(4)當FB與OE垂直時,F(xiàn)B切⊙P于B,此時m=1.
而點F在線段CE其他位置時,F(xiàn)B都與⊙P相交.
故0≤m≤3且m≠1.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函數(shù)解析式;
點在函數(shù)解析式上,點的橫縱坐標應適合這個解析式;
過圓上一點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guān)系只有相切和相交兩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第2章《二次函數(shù)》中考題集(48):2.3 二次函數(shù)的應用(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所示,己知點P是x軸上一點,以P為圓心的⊙P分別與x軸、y軸交于點A、B和C、D,其中A(-3,0),B(1,0).過點C作⊙P的切線交x軸于點E.
(1)求直線CE的解析式;
(2)求過A、B、C三點的拋物線解析式;
(3)第(2)問中的拋物線的頂點是否在直線CE上,請說明理由;
(4)點F是線段CE上一動點,點F的橫坐標為m,問m在什么范圍內(nèi)時,直線FB與⊙P相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第23章《二次函數(shù)與反比例函數(shù)》中考題集(45):23.5 二次函數(shù)的應用(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所示,己知點P是x軸上一點,以P為圓心的⊙P分別與x軸、y軸交于點A、B和C、D,其中A(-3,0),B(1,0).過點C作⊙P的切線交x軸于點E.
(1)求直線CE的解析式;
(2)求過A、B、C三點的拋物線解析式;
(3)第(2)問中的拋物線的頂點是否在直線CE上,請說明理由;
(4)點F是線段CE上一動點,點F的橫坐標為m,問m在什么范圍內(nèi)時,直線FB與⊙P相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5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二次函數(shù)》(06)(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5•天水)如圖所示,己知點P是x軸上一點,以P為圓心的⊙P分別與x軸、y軸交于點A、B和C、D,其中A(-3,0),B(1,0).過點C作⊙P的切線交x軸于點E.
(1)求直線CE的解析式;
(2)求過A、B、C三點的拋物線解析式;
(3)第(2)問中的拋物線的頂點是否在直線CE上,請說明理由;
(4)點F是線段CE上一動點,點F的橫坐標為m,問m在什么范圍內(nèi)時,直線FB與⊙P相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5年甘肅省天水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大綱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5•天水)如圖所示,己知點P是x軸上一點,以P為圓心的⊙P分別與x軸、y軸交于點A、B和C、D,其中A(-3,0),B(1,0).過點C作⊙P的切線交x軸于點E.
(1)求直線CE的解析式;
(2)求過A、B、C三點的拋物線解析式;
(3)第(2)問中的拋物線的頂點是否在直線CE上,請說明理由;
(4)點F是線段CE上一動點,點F的橫坐標為m,問m在什么范圍內(nèi)時,直線FB與⊙P相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