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兩個等腰直角三角板ABC和DEF有一條邊在同一條直線l上,DE=2,AB=1.將直線EB繞點E逆時針旋轉(zhuǎn)45°,交直線AD于點M.將圖1中的三角板ABC沿直線l向右平移,設(shè)C、E兩點間的距離為k.
解答問題:
(1)①當點C與點F重合時,如圖2所示,可得
AM
DM
的值為
1
1
;②在平移過程中,
AM
DM
的值為
k
2
k
2
(用含k的代數(shù)式表示);
(2)將圖2中的三角板ABC繞點C逆時針旋轉(zhuǎn),原題中的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當點A落在線段DF上時,如圖3所示,請補全圖形,計算
AM
DM
的值;
(3)將圖1中的三角板ABC繞點C逆時針旋轉(zhuǎn)α度,0<α≤90,原題中的其他條件保持不變.計算
AM
DM
的值(用含k的代數(shù)式表示).
分析:(1)①根據(jù)題意可得EM垂直平分DF,直線AF∥EM,從而
AM
DM
轉(zhuǎn)化為
DO
OF
,繼而得出結(jié)論;②仿照①的思路進行求解即可;
(2)先補全圖形,連接AE,分別求出AM及DM的值,然后可確定比值.
(3)先畫出圖形,然后證明△ABG≌△CBE,繼而推出AG∥DE,△AGM∽△DEM,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①如圖,

∵∠MEB=45°,∠AFB=45°,
∴EM垂直且平分DF,AF∥EM,
AM
DM
=
FO
OD
=1;
②如圖

由①可得
AM
DM
=
HO
OD
=
HO
OF
=
EC
EF
=
k
2


(2)連接AE,

∵△ABC,△DEF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DE=2,AB=1,
∴EF=2,BC=1,∠DEF=90°,∠4=∠5=45°
∴DF=2
2
,AC=
2
,∠EFB=90°,
∴DF=2AC,AD=
2
,
∴點A為CD的中點,
∴EA⊥DF,EA平分∠DEF,
∴∠MAE=90°,∠AEF=45°,AE=
2
,
∵∠BEM=45°,
∴∠1+∠2=∠3+∠2=45°,
∴∠1=∠3,
∴△AEM∽△FEB,
AM
BF
=
AE
EF

∴AM=
2
2
,
∴DM=AD-AM=
2
-
2
2
=
2
2
,
AM
DM
=1


(3)過B作BE的垂線交直線EM于點G,連接AG、BG,
,
∴∠EBG=90°,
∵∠BEM=45°,
∴∠EGB=∠BEM=45°,
∴BE=BG,
∵△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BA=BC,∠ABC=90°,
∴∠1=∠2,
∴△ABG≌△CBE,
∴AG=EC=k,∠3=∠4,
∵∠3+∠6=∠5+∠4=45°,
∴∠6=∠5,
∴AG∥DE,
∴△AGM∽△DEM,
AM
DM
=
AG
DE
=
k
2
點評:本題考查了相似形綜合題,涉及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平行線的性質(zhì)、旋轉(zhuǎn)的性質(zhì)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考察的知識點比較多,難度較大,解答本題之前一定要將圖形畫出來,這樣可以使我們的思考方向更準確一些,另外要求我們熟練掌握各個基礎(chǔ)知識點的內(nèi)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30、如圖1,兩個不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AB和OCD疊放在一起,并且有公共的直角頂點O.
(1)在圖1中,你發(fā)現(xiàn)線段AC、BD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是
相等
;直線AC、BD相交成角的度數(shù)是
90°

(2)將圖1的△OAB繞點O順時針旋轉(zhuǎn)90°角,在圖2中畫出旋轉(zhuǎn)后的△OAB.
(3)將圖1中的△OAB繞點O順時針旋轉(zhuǎn)一個銳角,連接AC、BD得到圖3,這時(1)中的兩個結(jié)論是否成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若△OAB繞點O繼續(xù)旋轉(zhuǎn)更大的角時,結(jié)論仍然成立嗎?作出判斷,不必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裕華區(qū)二模)如圖①,將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疊放在一起,使上面三角板的一個銳角頂點與下面三角板的直角頂點重合,并將上面的三角板繞著這個頂點逆時針旋轉(zhuǎn),在旋轉(zhuǎn)過程中,當下面三角板的斜邊被分成三條線段時,我們來研究這三條線段之間的關(guān)系.
(1)實驗與操作:
如圖②,如果上面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旋轉(zhuǎn)到CM的位置時,它的斜邊恰好旋轉(zhuǎn)到CN的位置,請在網(wǎng)格中分別畫出以AM、MN和NB為邊長的正方形,觀察這三個正方形的面積之間的關(guān)系;
(2)猜想與探究:
如圖③,在Rt△ABC中,BC=AC,∠ACB=90°,M、N是AB邊上的點,∠MCN=45°,作DA⊥AB于點A,截取DA=NB,并連接DC、DM.
我們來證明線段CD與線段CN相等.
∵∠CAB=∠CBA=45°,又DA⊥AB于點A,
∴∠DAC=45°,∴∠DAC=∠CBA,
又∵DA=NB,BC=AC,
∴△CAD≌△CBN.
∴CD=CN.

請你繼續(xù)解答:
①線段MD與線段MN相等嗎?為什么?
②線段AM、MN、NB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guān)系,為什么?
(3)拓廣與運用:
如圖④,已知線段AB上任意一點M(AM<MB),是否總能在線段MB上找到一點N,使得分別以AM與BN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以MN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若能,請在圖④中畫出點N的位置,并簡要說明作法;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①,將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疊放在一起,使上面三角板的一個銳角頂點與下面三角板的直角頂點重合,并將上面的三角板繞著這個頂點逆時針旋轉(zhuǎn),在旋轉(zhuǎn)過程中,當下面三角板的斜邊被分成三條線段時,我們來研究這三條線段之間的關(guān)系.
(1)實驗與操作:
如圖②,如果上面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旋轉(zhuǎn)到CM的位置時,它的斜邊恰好旋轉(zhuǎn)到CN的位置,請在網(wǎng)格中分別畫出以AM、MN和NB為邊長的正方形,觀察這三個正方形的面積之間的關(guān)系;
(2)猜想與探究:
如圖③,在Rt△ABC中,BC=AC,∠ACB=90°,M、N是AB邊上的點,∠MCN=45°,作DA⊥AB于點A,截取DA=NB,并連接DC、DM.
我們來證明線段CD與線段CN相等.
∵∠CAB=∠CBA=45°,又DA⊥AB于點A,
∴∠DAC=45°,∴∠DAC=∠CBA,
又∵DA=NB,BC=AC,
∴△CAD≌△CBN.
∴CD=CN.

請你繼續(xù)解答:
①線段MD與線段MN相等嗎?為什么?
②線段AM、MN、NB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guān)系,為什么?
(3)拓廣與運用:
如圖④,已知線段AB上任意一點M(AM<MB),是否總能在線段MB上找到一點N,使得分別以AM與BN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以MN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若能,請在圖④中畫出點N的位置,并簡要說明作法;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1年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qū)中考數(shù)學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①,將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疊放在一起,使上面三角板的一個銳角頂點與下面三角板的直角頂點重合,并將上面的三角板繞著這個頂點逆時針旋轉(zhuǎn),在旋轉(zhuǎn)過程中,當下面三角板的斜邊被分成三條線段時,我們來研究這三條線段之間的關(guān)系.
(1)實驗與操作:
如圖②,如果上面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旋轉(zhuǎn)到CM的位置時,它的斜邊恰好旋轉(zhuǎn)到CN的位置,請在網(wǎng)格中分別畫出以AM、MN和NB為邊長的正方形,觀察這三個正方形的面積之間的關(guān)系;
(2)猜想與探究:
如圖③,在Rt△ABC中,BC=AC,∠ACB=90°,M、N是AB邊上的點,∠MCN=45°,作DA⊥AB于點A,截取DA=NB,并連接DC、DM.
我們來證明線段CD與線段CN相等.
∵∠CAB=∠CBA=45°,又DA⊥AB于點A,
∴∠DAC=45°,∴∠DAC=∠CBA,
又∵DA=NB,BC=AC,
∴△CAD≌△CBN.
∴CD=CN.

請你繼續(xù)解答:
①線段MD與線段MN相等嗎?為什么?
②線段AM、MN、NB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guān)系,為什么?
(3)拓廣與運用:
如圖④,已知線段AB上任意一點M(AM<MB),是否總能在線段MB上找到一點N,使得分別以AM與BN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以MN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若能,請在圖④中畫出點N的位置,并簡要說明作法;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