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感知:如圖①,在正方形ABCD中,點E在對角線AC上(不與點A、C重合),連結(jié)ED,EB,過點E作EF⊥ED,交邊BC于點F.易知∠EFC+∠EDC=180°,進(jìn)而證出EB=EF.
探究:如圖②,點E在射線CA上(不與點A、C重合),連結(jié)ED、EB,過點E作EF⊥ED,交CB的延長線于點F.求證:EB=EF
應(yīng)用:如圖②,若DE=2,CD=1,則四邊形EFCD的面積為
【答案】探究:證明見詳解;應(yīng)用:
【解析】
探究:根據(jù)正方形的性質(zhì)得到AB=BC=CD=DA,∠ABC=∠ADC=∠BCD=90°.求得∠ACB=∠ACD=45°,根據(jù)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得到ED=EB,∠EDC=∠EBC,求得∠EFB=∠EDC,根據(j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結(jié)論;
應(yīng)用:連接DF,求得△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據(jù)勾股定理得到CF=,由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即可得到結(jié)論.
解:探究:∵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BC=CD=DA,∠ABC=∠ADC=∠BCD=90°.
∴∠ACB=∠ACD=45°,
又∵EC=EC,
∴△EDC≌△EBC(SAS),
∴ED=EB,∠EDC=∠EBC,
∵EF⊥ED,
∴∠DEF=90°,
∴∠EFC+∠EDC=180°
又∵∠EBC+∠EBF=180°,
∴∠EFB=∠EDC,
∴∠EBF=∠EFB,
∴EB=EF;
應(yīng)用:連接DF,
∵EF=DE,∠DEF=90°,
∴△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E=2,
∴EF=2,DF= ,
∵∠DCB=90°,CD=1,
∴CF=,
∴四邊形EFCD的面積=S△DEF+S△CDF= .
故答案為:.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圓心都在x軸正半軸上的半圓O1,半圓O2,…,半圓On與直線相切,設(shè)半圓O1,半圓O2,…,半圓On的半徑分別是r1,r2,…,rn,則當(dāng)r1=1時,r201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如圖,在△ABC中,AD⊥BC,垂足是D,E是線段AD上的點,且AD=BD,DE=DC.
⑴ 求證:∠BED=∠C;
⑵ 若AC=13,DC=5,求AE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4的正方形,E為AB的中點,將△ADE繞點D沿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后得到△DCF,連接EF,則EF的長為( 。
A. 2 B. 2 C. 2 D.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ABC是邊長為3的等邊三角形,點D是邊BC上的一點,且BD=1,以AD為邊作等邊△ADE,過點E作EF∥BC,交AC于點F,連接BF,則下列結(jié)論中①△ABD≌△BCF;②四邊形BDEF是平行四邊形;③S四邊形BDEF=;④S△AEF=.其中正確的有( )
A. 1個B. 2個C. 3個D. 4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Rt△ABC的頂點A、B在x軸上,點C在y軸上正半軸上,且
A(-1,0),B(4,0),∠ACB=90°.
(1)求過A、B、C三點的拋物線解析式;
(2)設(shè)拋物線的對稱軸l與BC邊交于點D,若P是對稱軸l上的點,且滿足以P、C、D為頂點的三角形與△AOC相似,求P點的坐標(biāo);
(3)在對稱軸l和拋物線上是否分別存在點M、N,使得以A、O、M、N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點M、點N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圖1 備用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甲從A地出發(fā)步行到B地,乙同時從B地步行出發(fā)至A地,2小時后在中途相遇,相遇后,甲、乙步行速度都提高了1千米/小時.若設(shè)甲剛出發(fā)時的速度為a千米/小時,乙剛出發(fā)的速度為b千米/小時.
(1)A、B兩地的距離可以表示為 千米(用含a,b的代數(shù)式表示);
(2)甲從A到B所用的時間是: 小時(用含a,b的代數(shù)式表示);
乙從B到A所用的時間是: 小時(用含a,b的代數(shù)式表示).
(3)若當(dāng)甲到達(dá)B地后立刻按原路向A返行,當(dāng)乙到達(dá)A地后也立刻按原路向B地返行.甲乙二人在第一次相遇后3小時36分鐘又再次相遇,請問AB兩地的距離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ABC在坐標(biāo)平面內(nèi),三個頂點的坐標(biāo)分別為A(0,3),B(3,4),C(2,2).(正方形網(wǎng)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個單位長度)
(1)畫出△ABC向下平移4個單位,再向左平移1個單位得到的△A1B1C1,并直接寫出C1點的坐標(biāo);
(2)作出△ABC繞點A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90°后得到的△A2B2C2,并直接寫出C2點的坐標(biā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