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宜昌)如圖1,在△ABC中,AB=BC=5,AC=6.△ECD是△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的,連接AE.AC和BE相交于點O.
(1)判斷四邊形ABCE是怎樣的四邊形,說明理由;
(2)如圖2,P是線段BC上一動點(圖2),(不與點B、C重合),連接PO并延長交線段AB于點Q,QR⊥BD,垂足為點R.
①四邊形PQED的面積是否隨點P的運動而發(fā)生變化?若變化,請說明理由;若不變,求出四邊形PQED的面積;
②當線段BP的長為何值時,△PQR與△BOC相似.

【答案】分析:(1)四邊形ABCE是菱形.由平移得到四邊形ABCE是平行四邊形,又AB=BC,可以推出四邊形ABCE是菱形;
(2)①四邊形PQED的面積不發(fā)生變化.根據(jù)菱形的性質(zhì)和已知條件可以求出菱形的面積,過A作AH⊥BD于H,再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可以求出AH,由菱形的對稱性知△PBO≌△QEO,所以BP=QE,現(xiàn)在可以得到S四邊形PQED=S△BED,而S△BED的面積可以求出,所以四邊形PQED的面積不發(fā)生變化.
②如圖2,當點P在BC上運動,使△PQR與△COB相似時,∵∠2是△OBP的外角,∴∠2>∠3,∴∠2不與∠3對應,∴∠2與∠1對應,即∠2=∠1,∴OP=OC=3,過O作OG⊥BC于G,則G為PC的中點,△OGC∽△BOC,根據(jù)相似三角形的對應線段成比例可以求出CG,而PB=BC-PC=BC-2CG,根據(jù)這個等式就可以求出BP的長.
解答:解:(1)四邊形ABCE是菱形.(1分)
∵△ECD是由△ABC沿BC平移得到的,
∴EC∥AB,且EC=AB,
∴四邊形ABCE是平行四邊形,(3分)
又∵AB=BC,
∴四邊形ABCE是菱形;(4分)

(2)①四邊形PQED的面積不發(fā)生變化.(5分)
方法一:∵ABCE是菱形,
∴AC⊥BE,OC=AC=3,
∵BC=5,
∴BO=4,
過A作AH⊥BD于H,(如圖1).
∵S△ABC=BC×AH=AC×BO,
即:×5×AH=×6×4,
∴AH=.(6分)
或∵∠AHC=∠BOC=90°,∠BCA公用,
∴△AHC∽△BOC,
∴AH:BO=AC:BC,
即:AH:4=6:5,
∴AH=.6分)
由菱形的對稱性知,△PBO≌△QEO,
∴BP=QE,
∴S四邊形PQED=(QE+PD)×QR=(BP+PD)×AH=BD×AH
=×10×=24.(8分)
方法二:由菱形的對稱性知,△PBO≌△QEO,
∴S△PBO=S△QEO,(6分)
∵△ECD是由△ABC平移得到的,
∴ED∥AC,ED=AC=6,
又∵BE⊥AC,
∴BE⊥ED,(7分)
∴S四邊形PQED=S△QEO+S四邊形POED=S△PBO+S四邊形POED=S△BED
=×BE×ED=×8×6=24.(8分)

②方法一:如圖2,當點P在BC上運動,使△PQR與△COB相似時,
∵∠2是△OBP的外角,
∴∠2>∠3,
∴∠2不與∠3對應,
∴∠2與∠1對應,
即∠2=∠1,
∴OP=OC=3(9分)
過O作OG⊥BC于G,則G為PC的中點,
∴△OGC∽△BOC,(10分)
∴CG:CO=CO:BC,
即:CG:3=3:5,
∴CG=,(11分)
∴PB=BC-PC=BC-2CG=5-2×=.(12分)

方法二:如圖3,當點P在BC上運動,使△PQR與△COB相似時,
∵∠2是△OBP的外角,
∴∠2>∠3,
∴∠2不與∠3對應,
∴∠2與∠1對應,(9分)
∴QR:BO=PR:OC,即::4=PR:3,
∴PR=,(10分)
過E作EF⊥BD于F,設PB=x,則RF=QE=PB=x,
DF==,(11分)
∴BD=PB+PR+RF+DF=x++x+=10,x=.(12分)

方法三:如圖4,若點P在BC上運動,使點R與C重合,
由菱形的對稱性知,O為PQ的中點,
∴CO是Rt△PCQ斜邊上的中線,
∴CO=PO,(9分)
∴∠OPC=∠OCP,
此時,Rt△PQR∽Rt△CBO,(10分)
∴PR:CO=PQ:BC,
即PR:3=6:5,
∴PR=(11分)
∴PB=BC-PR=5-=.(12分)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圖形變換,把圖形的變換放在平行四邊形,菱形的背景之中,利用特殊四邊形的性質(zhì)探究圖形變換的規(guī)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二次函數(shù)》(06)(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宜昌)如圖1,點A是直線y=kx(k>0,且k為常數(shù))上一動點,以A為頂點的拋物線y=(x-h)2+m交直線y=kx于另一點E,交y軸于點F,拋物線的對稱軸交x軸于點B,交直線EF于點C.(點A,E,F(xiàn)兩兩不重合)
(1)請寫出h與m之間的關系;(用含的k式子表示)
(2)當點A運動到使EF與x軸平行時(如圖2),求線段AC與OF的比值;
(3)當點A運動到使點F的位置最低時(如圖3),求線段AC與OF的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宜昌)如圖1,點A是直線y=kx(k>0,且k為常數(shù))上一動點,以A為頂點的拋物線y=(x-h)2+m交直線y=kx于另一點E,交y軸于點F,拋物線的對稱軸交x軸于點B,交直線EF于點C.(點A,E,F(xiàn)兩兩不重合)
(1)請寫出h與m之間的關系;(用含的k式子表示)
(2)當點A運動到使EF與x軸平行時(如圖2),求線段AC與OF的比值;
(3)當點A運動到使點F的位置最低時(如圖3),求線段AC與OF的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08)(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宜昌)如圖1,在△ABC中,AB=BC=5,AC=6.△ECD是△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的,連接AE.AC和BE相交于點O.
(1)判斷四邊形ABCE是怎樣的四邊形,說明理由;
(2)如圖2,P是線段BC上一動點(圖2),(不與點B、C重合),連接PO并延長交線段AB于點Q,QR⊥BD,垂足為點R.
①四邊形PQED的面積是否隨點P的運動而發(fā)生變化?若變化,請說明理由;若不變,求出四邊形PQED的面積;
②當線段BP的長為何值時,△PQR與△BOC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7•宜昌)如圖所示是一個圓錐體,它的俯視圖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