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在△ABC中,AB=AC,以AB為直徑的⊙O交AC于點E,交BC于點D,連結BE、AD交于點P. 求證:
(1)D是BC的中點;
(2)△BEC ∽△ADC;
(3)AB× CE=2DP×AD.
證明:(1)∵AB是⊙O的直徑,∴∠ADB=90°,即AD⊥BC。
∵AB=AC,∴D是BC的中點。
(2)∵AB是⊙O的直徑,∴∠AEB=∠ADB=90°,即∠CEB=∠CDA=90°,
∵∠C是公共角,∴△BEC∽△ADC。
(3)∵△BEC∽△ADC,∴∠CBE=∠CAD。
∵AB=AC,AD=CD,∴∠BAD=∠CAD。∴∠BAD=∠CBE。
∵∠ADB=∠BEC=90°,∴△ABD∽△BCE。
。∴。
∵BC=2BD,∴,即。
∵∠BDP=∠BEC=90°,∠PBD=∠CBE,∴△BPD∽△BCE!
,即AB•CE=2DP•AD。
圓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
【分析】(1)由AB是⊙O的直徑,可得AD⊥BC,又由AB=AC,由三線合一,即可證得D是BC的中點。
(2)由AB是⊙O的直徑,∠AEB=∠ADB=90°,又由∠C是公共角,即可證得△BEC∽△ADC。
(3)易證得△ABD∽△BCE與△BPD∽△BCE,根據(jù)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成比例與BC=2BD,即可證得AB•CE=2DP•A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1,在6×8的網(wǎng)格紙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為1,動點P、Q分別從點F、A出發(fā)向右移動,點P的運動速度為每秒2個單位,點Q的運動速度為每秒1個單位,當點P運動到點E時,兩個點都停止運動。

(1)請在6×8的網(wǎng)格紙中畫出運動時間t為2秒時的線段PQ;
(2)如圖2,動點P、Q在運動的過程中,PQ能否垂直于BF?請說明理由。
(3)在動點P、Q運動的過程中,△PQB能否成為等腰三角形?若能,請求出相應的運動時間t;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已知,如圖,在△ABC中,已知DE∥BC,AD=3DB,S△ABC=48,則S△ADE=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圖(1)中的梯形符合_______條件時,可以經(jīng)過旋轉和翻折形成圖案(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在矩形ABCD中,E,F(xiàn)分別是CD,BC上的點,若∠AEF=90°,則一定有                          
A.△ADE∽△AEFB.△ADE∽△ECFC.△ECF∽△AEF D.△AEF∽△AB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頂點的坐標為,若以原點O為位似中心,畫的位似圖形,使的相似比等于,則點的坐標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正方形網(wǎng)格中,△OBC的頂點分別為O(0,0), B(3,-1)、C(2,1).

(1)以點O(0,0)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2:1在位似中心的異側將△OBC放大為△OB′C′,放大后點B、C兩點的對應點分別為B′、C′ ,畫出△OB′C′,并寫出點B′、C′的坐標:B′    ,   ),C′   ,     );
(2)在(1)中,若點M(x,y)為線段BC上任一點,寫出變化后點M的對應點M′的坐標(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在比例尺為1∶1 00 000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的距離是15cm,則兩地的實際距離 ▲ 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將△ABC繞點A按逆時針方向旋轉θ度,并使各邊長變?yōu)樵瓉淼膎倍,得△AB′C′,即如圖①,我們將這種變換記為[θ,n].

(1)如圖①,對△ABC作變換[60°,]得△AB′C′,則S△AB′C′:S△ABC=   ;直線BC與直線B′C′所夾的銳角為   度;
(2)如圖②,△ABC中,∠BAC=30°,∠ACB=90°,對△ABC 作變換[θ,n]得△AB'C',使點B、C、C′在同一直線上,且四邊形ABB'C'為矩形,求θ和n的值;
(3)如圖③,△ABC中,AB=AC,∠BAC=36°,BC=l,對△ABC作變換[θ,n]得△AB′C′,使點B、C、B′在同一直線上,且四邊形ABB'C'為平行四邊形,求θ和n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