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徐晃字公明,河東揚人也。為郡吏,從車騎將軍楊奉討賊有功,拜騎都尉。太祖討奉于梁,晃遂歸太祖。
易陽令韓范偽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沃,以書飛矢城中,為陳成敗。范悔,晃輒降之。既而言于太祖曰:“二袁未破,諸城未下者傾耳而聽,今日滅易陽,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無定時也。愿公降易陽以示諸城,則莫不望風!太祖善之,韓遂、馬超等反關(guān)右,太祖至潼關(guān),恐不得渡,召問晃;卧唬骸公盛兵于此,而賊不復別守蒲坂,知其無謀也。今假臣精兵渡蒲坂津,為君先置,以截其后,賊可擒也!碧嬖唬骸吧!笔够我圆津T四千人渡津,遂破超等。
復遣晃助曹仁討關(guān)羽,屯宛。羽圍仁于樊,又圍將軍呂常于襄陽;嗡鶎⒍嘈伦洌y與羽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賊屯偃城。晃到,詭道作都塹,以示截其后,賊燒屯走;蔚觅瘸,兩面連營,稍前,去賊圍二丈所。賊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家;螕P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zhàn),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zhàn)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qū)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于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被握衤眠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會。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曰:“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時諸軍皆集,太祖案行諸營,士卒咸離陳觀,而晃軍營整齊,將士駐陳不動。太祖嘆曰:“徐將軍可胃有周亞夫之風矣!
性儉約畏慎。將軍常遠設(shè)哨,先為不可勝,然后戰(zhàn),追奔爭利,士不暇食。常嘆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當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終不廣文援。太和元年薨,謐曰壯侯。
(選自《三國志·徐晃傳》有刪節(jié))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今假臣精兵渡蒲坂津       假:假如
B、遂陷賊圍                 陷:攻破,攻克
C、士卒咸離陳觀             陳:通“陣”
D、將軍常遠斥侯             遠:遠遠地派出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11、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徐晃雖是武將卻有謀略的一組是(    )
①為郡吏,從車騎將軍楊奉討賊有功,拜騎都尉。
②晃至,以書飛矢城中,為陳成敗。
③晃到,詭道作都塹,以示截其后,賊燒屯走。
④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
⑤太祖嘆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⑥先為不可勝,然后戰(zhàn),追奔爭利,士不暇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12、下列對原文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受命攻打易陽時,徐晃先采用攻心戰(zhàn)術(shù)招降了韓范,后向太祖陳述此舉作用,得到了太祖的肯定。
B、潼關(guān)大戰(zhàn),徐晃建議派遣一支軍隊作為先頭部隊從蒲坂津偷渡,以切斷敵人與后方的聯(lián)系,此舉收到奇效。
C、樊城、襄陽戰(zhàn)役中,徐晃表現(xiàn)有勇有謀,太祖稱贊他功勞超過古代的孫武、穰苴,有西漢名將周亞夫之風。
D、徐晃屢立戰(zhàn)功,卻從不居功自傲,從不延攬個人聲譽,在個人交往上小心謹慎,竭誠報效明君。
9、A 10、C11、D12、C                          解析:
9、A(假:動詞,借。)10、C(C“以”皆為率領(lǐng)之意,介詞。A連詞,表修飾,不譯;連詞,表轉(zhuǎn)折,卻。B介詞,向;介詞,比。D連詞,并且;副詞,況且。)11、D(①只是一般經(jīng)歷;④主要表明徐晃英勇;⑤只表明徐晃治軍嚴明。)12、C(太祖稱贊他有周亞夫之風,是因他治軍嚴明。)
參考譯文
徐晃字公明,河東揚地人。早年在郡里做小史,因隨車騎將軍楊奉鎮(zhèn)壓黃巾起義有功,被授予為騎都尉。太祖在梁地討伐楊奉,徐晃就歸順了太祖。
易陽令韓范詐稱拿城來降卻又拒守城池,太祖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兵臨城下,給韓范寫了封信,用箭射入域中,為他陳明利害,勸韓范投降。韓范被說服后改變主張,徐晃就接受了他的投降。過后徐晃向太祖進言說:“如今二袁(袁譚、袁尚)還沒有被擊敗,沒有攻下的各個城池都在觀望消息,如果今日滅了易陽,明日那些城池都會用死命防守,恐怕河北就沒有平定的那一天了。希望您招降易陽來給各城看,那樣他們沒有不望風而歸的!辈懿僬J為他的意見很好。馬超、韓遂在關(guān)右地區(qū)叛亂,太祖到達潼關(guān)后擔心無法順利渡過黃河,召來徐晃問計。徐晃說:“您在此布置重兵,而敵人不再另外分兵守衛(wèi)蒲坂渡口,可知他們?nèi)狈χ\略。請給我一支精兵,渡過蒲坂渡口,作為大軍的先導,截斷敵人的后路,就可抓住他們了!碧嬲f:“好!迸尚旎温仕那Ь鴱钠眼嘟虺颂摱蛇^黃河,最終擊敗馬超等人的軍隊。
太祖又派徐晃協(xié)助曹仁征討關(guān)羽,駐于宛縣。關(guān)羽將曹仁包圍在樊城,又將將軍呂常包圍在襄陽。當時徐晃所帶領(lǐng)的多為新兵,難以與關(guān)羽爭鋒,于是進至陽陵坡駐扎,當時關(guān)羽前部駐扎偃城,徐晃前進接敵,謊稱要筑長塹示以將切斷蜀軍后路。蜀軍懼怕被圍,燒營撤走,徐晃軍進據(jù)偃城,兩面連營,漸向圍城蜀軍逼近,徐晃軍營距關(guān)羽所圍僅兩丈的地方。關(guān)羽軍主力駐扎圍頭,另外還駐扎四冢,徐晃揚言要攻打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關(guān)羽見四冢將要被攻破,自率步騎五千出戰(zhàn),徐晃進攻他們,他們撤退逃走。徐晃就趁勝追擊敗兵,跟他們一起沖入蜀軍圍內(nèi),打敗蜀軍,蜀軍有人自投沔水而死。太祖下令說:“敵人圍塹鹿角有十重之多,將軍致力作戰(zhàn)獲取全勝,擊敗敵人的包圍,大量地消滅了敵人。我用兵三十余年,以及所聽說過的古代善于用兵的人,沒有能夠這樣長驅(qū)直入敵圍的。況且樊城、襄陽之圍,勝過以前的莒、即墨之圍,所以將軍之功,勝過孫武、穰苴!毙旎握D軍隊回到摩陂,太祖親自出營七里迎接徐晃,并設(shè)宴慶賀。太祖舉杯勸徐晃飲酒,并且對徐晃說:“保全樊城、襄陽,都是將軍你的功勞啊!碑敃r各軍云集于摩陂,太祖巡視諸營,不少士兵出陣圍觀,唯有徐晃部下軍營整齊,將士駐守陣中紋絲不動。太祖嘆道:“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啊!”
徐晃性情儉約,謹慎小心。帶兵常常在很遠的地方就安排哨兵,先做出打不勝的樣子,然后作戰(zhàn),追逐潰軍爭取勝果,士兵都來不及吃飯。(徐晃)經(jīng)常嘆息說:“古人擔憂不能遇到明君,現(xiàn)在我幸而遇到了,就應(yīng)當拿功勞來報效,還需要什么個人的聲譽呢!”始終不去過多地交往。太和元年去世,被謚為壯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比較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
(甲)
順昌好為德于鄉(xiāng),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輒為所司陳說;以故士民德順昌甚。及聞逮者至,眾咸憤怒,號冤者塞道。至開讀日,不期而集者萬人。咸執(zhí)香為周吏部乞命。諸生文震亨、楊廷樞、王節(jié)、劉羽翰等前謁一鷺及巡按御史徐吉,請以民情上聞。旗尉厲聲罵曰:“東廠逮人,鼠輩敢爾!”大呼:“囚安在?”手擲鋃鐺于地,聲瑯然。眾益憤曰:“始吾以為天子命,乃東廠耶!”蜂擁大呼,勢如山崩。旗尉東西竄,眾縱橫毆擊,斃一人,余負重傷,逾垣走。一鷺飛章告變。東廠刺事者言吳人盡反,謀斷水道,劫漕舟。忠賢大懼。已而一鷺言縛得倡亂者顏佩韋、馬杰、沈揚、楊念如、周文元等,亂已定,忠賢乃安。然自是緹騎不出國門矣。 (《明史•周順昌傳》)
(乙)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緹騎按劍而前,問:“誰為哀者?”眾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毛一鷺,公之逮所由使也。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記》)
【小題1】下列各項中能表現(xiàn)“士民德順昌甚”的一組是(3分)
①眾咸憤怒,號冤者塞道       ②咸執(zhí)香為周吏部乞命 ③請以民情上聞 
④始吾以為天子命,乃東廠耶!  ⑤謀斷水道,劫漕舟   ⑥斂貲財以送其行
A.①②④B.②③⑥
C.①③⑤D.④⑤⑥
【小題2】對上面兩段文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文從“士民德順昌甚”的角度,詳細地寫出蘇州市民斗爭的全過程,如“眾咸憤怒”,“咸執(zhí)香為周吏部乞命”,“眾益憤”,“眾縱橫歐擊”等,而乙文只寫“眾不能堪”。
B.甲文著力渲染市民抗暴的聲威,如“蜂擁大呼,勢如山崩”,旗尉在群眾歐擊下,“東西竄”、“斃一人”,“余負重傷,逾垣走”,而乙文只寫“抶而仆之”,“噪而相逐”。
C.兩文詳略的不同是因為一為傳記,為周順昌立傳,突出周順昌的品德及蘇州市民對周順昌的感戴;一為碑記,為五義士樹碑立傳,突出五人死義的經(jīng)過。
D.兩段文字都運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手法,例如甲文中“旗尉東西竄”“逾垣走”“自是緹騎不出國門”和乙文中“中丞匿于溷藩以免”等都側(cè)面表現(xiàn)了閹黨及其走狗的色厲內(nèi)荏。
【小題3】.翻譯下列文言句子(12分)
(1)及聞逮者至,眾咸憤怒,號冤者塞道。(3分)
(2)旗尉東西竄,眾縱橫毆擊,斃一人,余負重傷,逾垣走。(3分)
(3)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財以送其行。(3分)
(4)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