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中,對角線AC,BD交于點O,EBD延長線上的點,且ACE是等邊三角形.

(1)求證:四邊形ABCD是菱形(2)若∠AED=2EAD,求證: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答案】(1)見解析;(2)見解析.

【解析】分析:(1)由題意易得,進而得,根據(jù)根據(jù)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即可證明;

(2)由題意易得 由四邊形ABCD是菱形,得然后根據(jù)有一個角是90°的菱形是正方形即可得解.

詳解:證明:(1)∵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是等邊三角形,

,即

∴四邊形ABCD是菱形.

(2)∵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是等邊三角形,

EO平分

∵四邊形ABCD是菱形,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面積為12的平行四邊形ABCD中,過點A作直線BC的垂線交直線BC于點E,過點A作直線CD的垂線交直線CD于點F,若AB=4,BC=6,則CE+CF的值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輛快車從甲地駛往乙地,一輛慢車從乙地駛往甲地,兩車同時出發(fā),勻速行駛,設行駛的時間為x(時),兩車之間的距離為y(千米),圖中的折線表示從兩車出發(fā)至快車到達乙地過程中y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已知兩車相遇時快車比慢車多行駛40千米,快車到達乙地時,慢車還有( )千米到達甲地.

A. 70 B. 80 C. 90 D. 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點D在邊BCB、C不重合,四邊形ADEF為正方形,過點F,交CA的延長線于點G,連接FB,交DE于點Q,給出以下結論::2;;

其中正確的結論的個數(shù)是

A. 0 B. 1 C. 2 D.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二次函數(shù)y=x2﹣2x﹣1.
(1)求此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x軸的交點坐標;
(2)將y=x2的圖象經過怎樣的平移,就可以得到二次函數(shù)y=x2﹣2x﹣1的圖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結合數(shù)軸與絕對值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數(shù)軸上表示41的兩點之間的距離為|4﹣1|=   ;表示5和﹣2兩點之間的距離為|5﹣(﹣2)|=|5+2|=   ;一般地,數(shù)軸上表示數(shù)m和數(shù)n的兩點之間的距離等于|m﹣n|,如果表示數(shù)a和﹣2的兩點之間的距離是3,那么a=   

(2)若數(shù)軸上表示數(shù)a的點位于﹣42之間,求|a+4|+|a﹣2|的值;

(3)當a=   時,|a+5|+|a﹣1|+|a﹣4|的值最小,最小值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觀察下列兩個等式:2﹣=2×+1,5﹣=5×+1,給出定義如下:我們稱使等式abab+1的成立的一對有理數(shù)a,b為“共生有理數(shù)對”,記為(a,b),如:數(shù)對(2,),(5,),都是“共生有理數(shù)對”.

(1)數(shù)對(﹣2,1),(3,)中是“共生有理數(shù)對”的是   ;

(2)若(m,n)是“共生有理數(shù)對”,則(﹣n,﹣m   “共生有理數(shù)對”(填“是”或“不是”);

(3)請再寫出一對符合條件的“共生有理數(shù)對”為   ;(注意:不能與題目中已有的“共生有理數(shù)對”重復)

(4)若(a,3)是“共生有理數(shù)對”,求a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拋物線E1:y=x2經過點A(1,m),以原點為頂點的拋物線E2經過點B(2,2),點A、B關于y 軸的對稱點分別為點A′,B′.

(1)求m的值;
(2)求拋物線E2所表示的二次函數(shù)的表達式;
(3)在第一象限內,拋物線E1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以點Q、B、B′為頂點的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點Q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C中,點OAC邊上的一個動點,過點O作直線MNBC,設MN交∠BCA的平分線于點E,交∠BCA的外角平分線于點F.

(1)判斷OEOF的大小關系?并說明理由?

(2)當點O在邊AC上運動時,四邊形BCFE會是菱形嗎?若是,請證明;若不是,則說明理由;

(3)當點O運動到何處時,四邊形AECF是矩形?并說出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