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證明:∵PA是⊙O的切線,AB是直徑,∴∠PAO=90°,∠C=90°。
∴∠PAC+∠BAC=90°,∠B+∠BAC=90°!唷螾AC=∠B。
又∵OP⊥AC,∴∠ADP=∠C=90°!唷鱌AD∽△ABC,∴AP:AB=AD:BC,
∵在⊙O中,AD⊥OD,∴AD=CD!郃P:AB=CD:BC。∴PA•BC=AB•CD;
(2)解:∵sinP=
,且AP=10,∴
!郃D=6!郃C=2AD=12。
在Rt△ADP中,根據(jù)勾股定理得:
。
又∵△PAD∽△ABC,∴AP:AB=PD:AC!郃B=
=15!郃O=
。
在Rt△APO中,根據(jù)勾股定理得:
。
∴PE=OP﹣OE=
﹣
=5。
(1)由PA為圓O的切線,利用切線的性質(zhì)得到AP垂直于AB,可得出∠PAO為直角,得到∠PAD與∠DAO互余,再由AB為圓O的直徑,根據(jù)直徑所對的圓周角為直角,可得出∠ACB為直角,得到∠DAO與∠B互余,根據(jù)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出∠PAC=∠B,再由一對直角相等,利用兩對對應(yīng)角相等的兩三角形相似可得出△APD與△ABC相似,由相似得比例,再由OD垂直于AC,利用垂徑定理得到AD=CD,等量代換可得證。
(2)在Rt△APD中,由PA及sinP的值求出AD的長,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PD的長,從而確定出AC的長,由(1)兩三角形相似得到的比例式,將各自的值代入求出AB的上,求出半徑AO的長,在Rt△APO中,由AP及AO的長,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P的長,用OP﹣OE即可求出PE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