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下列關于空氣各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中氮氣的質量分數(shù)為78%
B.填充稀有氣體可以使燈泡經久耐用
C.空氣質量報告中所列的空氣質量級別越大,空氣質量越好
D.氧氣能支持燃燒,所以氧氣具有可燃性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初中所學的知識并結合下列儀器回答問題:
(1)實驗室選取d、e、i、j、k五種儀器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其中還缺少的儀器是_____________,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中發(fā)現(xiàn)j中水變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a、h、e制取氧氣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檢驗氧氣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學在實驗室用鹽酸(液體)與大理石(固體)制取二氧化碳,組裝發(fā)生裝置除選用了儀器b、g 外,還需選擇上述儀器中的__________(寫名稱)。
(4)常溫下NO是一種無色、難溶于水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在空氣中能與氧氣迅速反應生成紅棕色的NO2氣體(2NO+O2═2NO2).為了收集純凈的NO 氣體,利用圖2所示儀器Ⅰ、Ⅱ,用膠管將_____ (填導管口字母)與c相連組成收集裝置.收集時,應先在Ⅰ中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節(jié)約水、保護水”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
(1)用如圖甲裝置進行電解水的實驗,b中收集到的氣體是__(填化學式).正極與負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為__,該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_________,該實驗說明水是由___和___組成的.
(2)我國西南地區(qū)水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人們常用__檢驗地下水是硬水還是軟水,__說明是硬水(填現(xiàn)象);生活中可用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學自制如圖乙所示簡易凈水器,圖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
(3)請舉一例生活中節(jié)約用水的具體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習小組用相同的光亮鐵釘探究鐵生銹與哪些因素有關,設計的實驗如圖所示:
(1)一周后觀察,試管①和③中的鐵釘無明顯變化,試管②中的鐵釘明顯生銹。探究發(fā)現(xiàn)鐵生銹的主要條件是鐵與__________直接接觸,其中②中鐵釘?shù)?/span>A、B、C三處中________處銹蝕最嚴重。
(2)試管①中加入的蒸餾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沙漠地區(qū)的鐵制品銹蝕較慢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教材中實驗室模擬煉鐵的實驗改進裝置(部分夾持儀器略去)。
實驗步驟如下:
Ⅰ.連接好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Ⅱ.裝好藥品,先通一會兒CO,再點燃酒精噴燈;
Ⅲ.實驗結束,先撤去酒精噴燈,繼續(xù)通CO直至玻璃管冷卻。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可看到A處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紅色逐漸變黑,說明Fe2O3轉化為________(填化學式),B瓶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Ⅲ中先撤去酒精噴燈,繼續(xù)通CO直至玻璃管冷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盛滿石灰水的B裝置在此實驗中的作用有下列說法:
①收集多余的CO
②檢驗并吸收反應生成的CO2
上述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和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工廠廢液中含有氯化銅和氯化亞鐵,某課外小組要將廢液進行處理并得到銅和氧化鐵兩種產品,過程如圖所示。
(1)加入A物質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和Ⅱ的名稱是________,其中除用到燒杯、漏斗和鐵架臺外,還需要的玻璃儀器是__________;
(3)檢驗C過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經過處理后,氧化鐵中鐵元素________(選填“等于”“小于”或“大于”)原廢液中氯化亞鐵中鐵元素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