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實驗現(xiàn)象及結(jié)論描述都正確的是( )
A | B | C | D | |
實驗 | ||||
現(xiàn)象 | 旋緊瓶蓋振蕩, 塑料瓶變癟 | 點燃的鐵絲在氧氣中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生成四氧化三鐵 | 加熱后,氧化銅粉末變 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點燃某氣體后、干冷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無色液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結(jié)論 | C02能溶于水 | 某些在空中不能燃燒的物質(zhì)都可以在氧 中燃燒 | 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銅還原成銅,具有還原性 | 該氣休屮一定饤碳元素、 從元系和元茗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A、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使得瓶內(nèi)氣壓減小,瓶子變癟,故A正確;
B、鐵絲在空氣中加熱只會紅熱,在氧氣中可以劇烈燃燒,現(xiàn)象只能描述成黑色固體,不能說就是四氧化三鐵,故B錯誤;
C、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加熱會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實驗現(xiàn)象是:黑色粉末變成紅色,澄清石灰變渾濁,應(yīng)該還有尾氣被引燃,氣體燃燒發(fā)出藍色火焰的現(xiàn)象,說明一氧化碳還有可燃性,故C錯誤;
D、氫元素的燃燒產(chǎn)物是水,碳元素的燃燒產(chǎn)物是二氧化碳,點燃某氣體后,干冷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無色液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以說明該氣體中一定有碳元素、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D錯誤。
故選A。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古代將爐甘石(ZnCO3)、赤銅(Cu20)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熱到一定溫度,可以得 到一種外觀似金子的鋅和銅的合金,不法分子用它來冒充黃金,小晨同學在實驗室進行了木炭粉王源氧化亞銅的實驗(主要反應(yīng):C+Cu2O2Cu+CO↑),她觀察到反應(yīng)后的固體不完全是紫紅色,于是對該固體的成分進行了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該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査閱資料)①Cu是紫紅色固體
②Cu20是紅色固體
③Cu20+H2SO4(稀)=CuSO4+Cu+H20
(猜想與假設(shè))
猜想一:Cu;
猜想二 Cu、Cu20;
猜想三:Cu、C;
猜想四:Cu、Cu20、C
小晨同學認為猜想____________不正確,因為反應(yīng)后的固體不完全是紫紅色。
(實驗探究)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jié)論 |
取少量固體置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觀察溶液顏色 | 溶液呈①_____色 | 猜想三不正確 |
步驟二:把步驟一中所得混合物過濾,將濾渣干燥后置于濾紙上,觀察固體顏色 | 固體為紫紅色、黑色 | 猜想②_____正確 |
(實驗反思)由于受反應(yīng)物質(zhì)量比、反應(yīng)物接觸面積和反應(yīng)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固體物質(zhì)性的反應(yīng)可能無法完全進行。
(拓展延伸)
(1)從理論上看,碳與氧化亞銅的質(zhì)量比應(yīng)為1:12,但實際做實驗時卻將炭與氧化亞銅的質(zhì)量比控制在約1:10。這樣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假黃金與硝酸銀溶液反應(yīng)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銣可用于制造銣原子鐘,為電力、通信、廣電、時統(tǒng)、校準、雷達設(shè)備等提供高精度的時間基準。下圖是元素周期表中銣的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銣原子核外有37個電子 B. 2Rb表示兩個銣
C. 銣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85.47g D. 銣是非金屬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我省多地紛紛展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工作,垃圾分類回收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我縣街頭垃圾桶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標識的物質(zhì),屬于金屬材料的是___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
(2)使用鋁合金做內(nèi)筒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
(3)為比較鋁和鐵的金屬活動性,某同學設(shè)計實驗方案;將鋁和鐵分別放入鹽酸中,比較反應(yīng)的劇烈程度。請判斷該方案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事例中只能發(fā)生物理變化的是( )
| ||||
①簡易凈水器凈水 | ②檢驗氫氣的純度 | ③木炭吸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 | ④干燥的面粉爆炸 | ⑤生石灰中加水放出熱量 |
A. 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里現(xiàn)有高錳酸鉀、稀硫酸、濃鹽酸、石灰石和稀鹽酸,以及下列儀器和用品,根據(jù)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用上述藥品制取 O2 應(yīng)選用的儀器用品是_____________(填序號,且在①至⑩中選擇),還需補充的一種用品是_____________。其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請簡述檢查此發(fā)生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CO2應(yīng)選用的儀器用品是_____________(填序號,且在①至⑩中選擇),實驗室制取CO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CO2的檢驗方法是__________。
(3)實驗室制取CO2不選用稀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選用濃鹽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儀器是一種可用于集氣、洗氣等的多功能裝置。若將儀器內(nèi)裝滿水,再連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測定收集的O2體積,則O2應(yīng)從__________(填“a”或“b”)端進入儀器中。若儀器內(nèi)不裝水,而轉(zhuǎn)動 180°變成儀器,此時用排空氣法收集 CO2,則氣體應(yīng)從__________(填“a”或“b”)端進入儀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同學進行電解水實驗的裝置圖,據(jù)此回答
(1)在水的電解實驗中,在變化前后沒有改變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2)上述實驗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
(3)電解水時先向水槽中加一些氫氧化鈉溶液或稀硫酸,目的是___________。
(4)C、D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的質(zhì)量比約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l)下圖為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①酒精燈火焰上罩金屬網(wǎng)罩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剛開始預(yù)熱,試管②中立即產(chǎn)生氣泡,但石灰水沒變渾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裝置①中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反應(yīng)結(jié)束時,應(yīng)先移出導管再熄滅酒精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異性
實驗一: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將收集滿兩種氣體的試管同時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說明相同條件下的溶解性:SO2___________CO2(填“>”或“<”),試管內(nèi)溶液變成___________色。
實驗二:已知鎂條在CO2中劇烈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Mg+CO22MgO+C,鎂條在過量的SO2中的燃燒與之類似,試推測鎂條在過量的SO2中燃燒的產(chǎn)物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究鐵與水蒸氣的反應(yīng)。
(1)按如圖所示裝好藥品、連好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其中A裝置的作用是______。
(2)加熱一段時間后,B裝置中的灰色鐵粉逐漸變黑,吹泡器連續(xù)吹出氣泡,且氣泡向上飛起;用燃著的木條靠近氣泡,能產(chǎn)生爆鳴聲。該氣體是______。
(3)同學們討論后認為:鐵與水蒸氣反應(yīng)生成的固體是“鐵的一種氧化物”。玻璃管內(nèi)的黑色固體中還可能含有“剩余的鐵”。
(查閱資料)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中是紅棕色的,而接觸到空氣會由黑色變?yōu)榧t棕色。
(實驗探究)
①將管中的黑色固體倒出,平鋪于白紙上,沒有發(fā)現(xiàn)紅棕色物質(zhì),說明生成的固體不可能是______,一會兒之后,黑色固體不變色,則黑色固體中一定沒有______。(填物質(zhì)名稱)
②取上述黑色固體少許加入足量的溶液,發(fā)現(xiàn)黑色固體部分溶解,且有______色固體物質(zhì)出現(xiàn),說明黑色固體中一定有鐵和四氧化三鐵。
(探究結(jié)論)鐵與水蒸氣發(fā)生置換反應(yīng),生成的黑色固體是,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