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與比較”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有關CO2與CO的知識歸納不正確的是
A
組成
1個二氧化碳分子比1個一氧化碳分子多1個氧原子
B
性質
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都能溶于水,水溶液顯酸性;都能燃燒等
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滅火等;CO可用作氣體燃料、冶煉金屬等
D
危害
CO2過多會造成“溫室效應”;CO是空氣污染物之一
B
B錯誤,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二氧化碳不僅不能燃燒,而且是一種滅火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推斷題

(8分)現(xiàn)有A~F六種常見物質,其中B是食品包裝中的常用的干燥劑,A、B、C三種白色固體都含有同種金屬元素,E是黑色固體單質,D、E、F都含有同種非金屬元素,且D、F都是無色氣體,它們的轉化關系如下圖。請回答: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B 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                   E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A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推斷題

有A、B、C、D四種物質:A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B在A中可以劇烈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將燃燒的木條伸入無色無味的D中,木條熄滅,且D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可以推斷:
(1)A是        ;B是        ;C是         ;D是        。 
(2)B與A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推斷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欲除去固體氯化鈉中混有的氯化鈣。設計實驗方案如下,請參與實驗并回答問題。

(1)寫出A物質的化學式           ,A物質的俗稱是            。
(2)操作②的名稱是              。
(3)寫出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                                    。
(4)反應①中加入過量A物質的目的是      ;反應③中如果加入鹽酸也過量,則對所得到的氯化鈉純度是否有影響?理由是                   。
(5)分離后所得氯化鈉的質量與分離前原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量相比較,結果     
(填“增大”、“不變”或“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區(qū)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組物質,所使用的兩個方法完全正確的是(    )
 選項
   鑒別物質
   方法l
   方法2
    A.
化肥硫酸銨和磷礦粉
加水溶解
加熟石灰研磨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聞氣昧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觀察現(xiàn)象
    C.
天然纖維與合成纖維
用手觸摸,憑手感
抽絲點燃,觀察現(xiàn)象
    D。
真黃金和假黃金(銅鋅合金)
看顏色
灼燒后看顏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認識或說法中,正確的是 
A.向某固體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可證明該物質中一定含有CO
B.常溫下可用Fe與AgCl反應制取Ag
C.用過量的Cu(OH)2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H2SO4
D.可分別將Mg、Fe、Cu、Ag放入稀鹽酸中,可確定它們的活動性順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除去下表各組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選用的試劑及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    )
編號
   物質
雜質(少量)
   試劑
   操作方法
  A
 H20
 NaCl

結晶
    B
 KN03溶液
K2C03
適量的硝酸鈣溶液
過濾
  C
 H20
有異味物質
活性炭
吸附
  D
 CO
 CO2
足量的CuO
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區(qū)分下列各組物質的兩種方法均正確的是(     )
選項
需區(qū)分的物質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蒸餾水
過濾
肥皂水
B
硝酸鉀和硫酸銨
加氫氧化鈣研磨
加適量水看是否溶解
C
羊毛衫和腈綸衫
點燃聞氣味
觀察顏色
D
木炭粉和二氧化錳
分別與氧化銅混合后加熱
分別點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應把混合氣體通過( )
A.少量的水B.灼熱的氧化銅C.澄清的石灰水D.點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