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點燃條件下,AB反應生成CD,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圖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該反應的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B. 該反應中,分子個數(shù)發(fā)生了改變;

C. 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D. 該反應中,參加反應的AB的分子數(shù)比為11

【答案】D

【解析】

將圖對應成微粒相等如圖:化學方程式為4NH3+3O22N2+6H2O

A、由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選項正確;

B、由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中,分子個數(shù)發(fā)生了改變,選項正確;

C、在該反應中,由一種單質和化合物反應生成了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選項正確;

D、由方程式可知,該反應中,參加反應的AB的分子數(shù)比為43,選項錯誤。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清潔、高效的能源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1)一氧化碳、氫氣、甲烷三種氣體可成為理想的燃料是____。

1一定質量的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燃料

一氧化碳

氫氣

甲烷

質量

28g

2g

16g

熱量(kJ)

283.0

285.8

890.3

①寫出一氧化碳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比較等質量表1中的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熱量最多的是_____。

(2)在紅熱的炭上灑少量水,爐火會燒得更旺,這是因為紅熱的炭能與水蒸氣反應生成兩種具有可燃性的氣體,這兩種氣體是水煤氣的主要成分。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央視春晚長春分會場演員們所穿發(fā)熱服的材料是石墨烯。石墨烯可通過使石墨的厚度逐漸變薄獲得。

(1)石墨烯屬于______(單質化合物”)。

(2)石墨烯可用于海水淡化,通過機械手段進一步壓縮石墨烯薄膜中的毛細通道尺寸,控制孔徑大小,能高效過濾海水中的鹽分,該過程屬于______(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3)石墨烯卷曲處理可以得到碳納米管,可推測碳納米管具有的物理性質為______。

(4)石墨烯的化學性質與石墨相似,石墨烯不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5)由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稱為同素異形體,請列舉一種石墨烯的同素異形體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加熱制備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但實驗中發(fā)現(xiàn)制得的氣體有刺激性氣味,于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該氣體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什么呢?

(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該氣體為臭氧(O3);猜想二:該氣體為HCl;猜想三:該氣體為Cl2

同學們認為不需要驗證就可以判斷猜想_____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

(查閱資料)

1Cl2 +H2O=HCl +HClO

2HCl +AgNO3=AgCl()↓ + HNO3;

3HClO具有強氧化性和漂白性,使有色物質褪色;

4)臭氧在二氧化錳存在的情況下極易分解產(chǎn)生氧氣。

(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后大家認為猜想一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們?yōu)榱蓑炞C剩下的猜想,繼續(xù)做實驗:

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1

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放入試管中加

熱,將蘸有硝酸銀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試管口

_________________

剩下的猜想正確

2

再將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懸于試管口

______________

(反思與拓展)

1)自來水廠常用漂白粉殺菌消毒﹝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Ca(ClO)2﹞。在水中起殺菌消毒作用的離子是___(填離子符號)

2MnO2不僅能作催化劑還可以作反應物,實驗室通常用MnO2與濃鹽酸共熱制取Cl2,同時還生成MnCl2和一種常見的液體。請完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獲得兩包制作“跳跳糖”的添加劑。一包是檸檬水晶體,另一包是標注為鈉鹽的白色粉末。將少量檸檬酸和這種白色粉末溶于水,混合后產(chǎn)生了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為確定白色粉末的化學成分進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鈉;猜想2:碳酸氫鈉;猜想3: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查閱資料)①碳酸鈉溶液,碳酸氫鈉溶液均呈堿性;

②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鈉受熱不分解。

(實驗探究)小亮,小剛分別對有關猜想設計方案并進行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小亮

將白色粉末溶于水后pH試紙測定其酸堿度。

pH__________(填“>”或“<”或“=”)7。

溶液呈堿性,猜想1成立。

小剛

用右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試管A中有水珠產(chǎn)生,試管B中液體變渾濁。

猜想2成立,試管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

(實驗質疑)

(1)小紅認為小亮的實驗結論不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用文字敘述)

(2)小明認為小剛的實驗并不能得出猜想2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用文字敘述)

(實驗探究2)

為了進一步確定白色粉末的化學成分,小威稱取10g白色粉末與足量稀鹽酸反應,充分反應后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mg。通過計算并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確定猜想3成立,則m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__(計算結果用分數(shù)表示)。

(結論分析)

探究后他們查到該白色粉末的成分為碳酸氫鈉。那么你認為白色粉末中的碳酸鈉是如何產(chǎn)生的?寫出產(chǎn)生碳酸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以菱鋅礦(主要成分是ZnCO3,雜質為Fe2O3、FeOCuO)為原料制備七水硫酸鋅(ZnSO47H2O),同時得到鐵紅副產(chǎn)品,其工藝流程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堆浸前將菱鋅礦粉粹成細顆粒,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實驗室用質量分數(shù)為98%的硫酸配制200g25%的硫酸,需要98%的硫酸質量為_____g(列出算式即可),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膠頭滴管、玻璃棒、燒杯和________,此處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3)物質X___________,除銅時發(fā)生的反應屬于___________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4氧化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在硫酸的作用下將溶液中的FeSO4轉化成Fe2(SO4)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流程中獲得七水硫酸鋅前省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和低溫烘干;

6)除鐵過程中,反應溫度、溶液pH對除鐵效果均有影響,為探究除鐵的最佳效果,某同學做了以下的實驗并記錄了相關數(shù)據(jù),請回答問題:

編號

反應溫度/

溶液pH

除鐵率/%

a

30

2

91.5

b

30

2.5

93.3

c

40

2.5

95.1

d

40

3.1

Y

e

50

3.1

99.5

①實驗____和實驗_____對比,得到的結論為其他條件不變時,反應溫度增大,除鐵率提高;

②實驗a和實驗b對比,得到結論是____________;

③表中Y的值可能為_____________(填編號)

A 93.4 B 94.1 C 97.8 D 99.6

④最佳的除鐵條件為反應溫度______℃,溶液pH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作圖法是常用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兩種物質中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是________

2t2oC時,甲,乙兩種物質各70g分別加入100g水中,能形成飽和溶液的是______物質

3)若甲物質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質,提純甲物質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降溫結晶或蒸發(fā)結晶

4)將t1oC時甲,乙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oC,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關系是甲_________(填”“”“=” )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物質問的轉化關系,其中甲、乙、丙均為非金屬單質;A、B、E和丁均為化合物;BE為能產(chǎn)生溫室效應的氣體。

(1)寫出化學式:甲_____;乙_____

(2)寫出丙和E反應生成AB的化學方程式_____

(3)DA是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寫出D在丁做催化劑條件下,分解生成A和丙的化學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高純氧化鐵[Fe2O3]又稱引火鐵,在現(xiàn)代工業(yè)上有廣泛應用前景。以下是用赤鐵礦(含少量不溶于水的SiO2等)為原料,制備高純氧化鐵的生產(chǎn)流程示意圖。

小貼士:氨水呈堿性(主要成分NH3H2O是一種堿);(NH42CO3溶液呈堿性,40℃以上易分解。

1)①處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2)加入(NH42CO3后,該反應必須控制的條件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