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 20℃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分別加入盛有 100 g 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的現(xiàn)象如左圖所示,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燒杯甲中的溶液是N 溶液
B. 燒杯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 燒杯甲的溶液升溫到 30℃時,燒杯底部還有部分物質不溶解
D. 若燒杯甲和燒杯乙的溶液都升溫到 30℃時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實驗室常用的氣體發(fā)生裝置,請簡述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_______。
(1)請從分子角度解釋怎么區(qū)分純凈物以及混合物_______。
(2)如圖所示,向二氧化錳中滴入過氧化氫,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氣,氣球___,填“脹大”或“縮小”紅墨水__移填“左”或“右”。寫出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下列實驗操作可完成兩個實驗。甲實驗為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乙實驗為配制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氯化鈉溶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甲實驗的步驟是①④⑤,其中去除雜質的關鍵步驟是蒸發(fā)
B.甲實驗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實驗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驟進行操作, 則配制的溶液濃度偏大(p水=1g/cm3)
D.乙實驗中,若①所用的燒杯內壁沾有水,對配制的溶液濃度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1)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①空氣成分中,作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的是____________;可制成霓虹燈等電光源的氣體是________。
②氮氣在一定條件下可與氫氣反應,生成氨氣(NH3)。請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為了保護空氣,在我國新頒布的《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中,基本監(jiān)控項目增設了PM2.5濃度限值,與該監(jiān)測項目有關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顆粒物
(2)根據(jù)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填空:
①實驗室做實驗室時,酒精不慎灑出燃燒起來,可用_______________撲滅
②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制氧氣:是利用氧氣和氮氣的_________不同進行分離的。(填“密度”或“沸點”)
③做“硫燃燒”實驗時,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
④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中水的作用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學習了第三單元后,知道了世界萬物由微粒構成,下圖是前20號常見元素和粒子的相關信息,請你和小明一起完成下列內容。
(1)圖中涉及到的元素種類有__________________種;X=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寫出C粒子的符號_____________________;鈣元素處于第__________周期;
(3)A粒子的化學性質與B、C、D中哪一種粒子的化學性質相似_______ (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分析處理圖表中的信息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運用溶解度表與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溫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NH4Cl溶解度/g | 29.4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NaCl溶解度/g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1)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是 _________(填“甲”或“乙”)。
(2)20℃時,將40g NH4Cl加入100g的水中,充分攪拌后得到的是______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將上述溶液升溫到30℃,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只列計算式,不需要計算結果)。
(3)如下圖,t1℃時,將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g,分別恒溫蒸發(fā)5g水,析出晶體最多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4)計算配制50g質量分數(shù)為3%的NaCl溶液所需質量分數(shù)為6%的NaCl溶液的體積,需要用到的數(shù)據(jù)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3%的NaCl溶液的密度 B.水的密度 C.6%的NaCl溶液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鋼鐵是重要的金屬材料,在工農業(yè)生產和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
Ⅰ.鐵的冶煉
工業(yè)煉鐵的原理是高溫下用CO作還原劑,將鐵從氧化物中還原出來。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以赤鐵礦為原料,在高溫下煉鐵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探究煉鐵原理
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中模擬工業(yè)煉鐵的原理,并探究CO與Fe2O3反應后的產物。
通過查閱資料知道:①草酸(H2C2O4)固體與濃硫酸混合加熱會產生一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H2C2O4 CO↑+ CO2↑+ H2O。
②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③常溫下,Ca(OH)2微溶于水;于是他設計了下圖的實驗裝置,結合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圖A是用固體草酸和濃硫酸制取CO的反應裝置,你認為應選擇下圖中的_________(填裝置編號);
(2)圖中裝置C、D的作用分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證明產物中有二氧化碳,裝置F中的試劑應該是少量的_____________(填試劑名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裝置設計有一個明顯缺陷,你認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實驗時準確稱取一定質量純凈的Fe2O3固體按上圖進行實驗,當E中固體全部變黑后,繼續(xù)通入CO直到玻璃管冷卻。將得到黑色的固體加入到足量的稀鹽酸,發(fā)現(xiàn)固體全部溶解,但無氣泡產生。
查閱資料:a. 鐵的氧化物在足量的稀鹽酸中均能全部溶解。
b. Fe2O3與CO反應的固體生成物可能情況如下:
根據(jù)“無氣泡”猜想,黑色粉末可能是:① Fe3O4 ;②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
(6)定量分析 用電子天平稱量得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
玻璃管質量 | 玻璃管及其中固體的質量 | 裝置F及其中物質的總質量 | |
反應前 | 28.20 g | 33.00 g | 300.0 g |
反應后 | 32.84 g | 300.4 g |
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純凈的Fe2O3固體質量為_____________g,請選擇有效的數(shù)據(jù),推斷出反應后黑色固體的成分(寫出計算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jù)推斷結果,寫出該實驗中玻璃管內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奇妙的二氧化碳”
(1)空氣中一般含有約0.03%的二氧化碳,但由于人類活動影響,二氧化碳含量急劇增加,導致______。
(2)二氧化碳在加壓和降溫的條件下,會冷凝成無色的液體,再在低壓下迅速冷凝得到固體,二氧化碳的固體俗稱____,該物質升華時可吸收大量熱,因而用作___。
(3)近期,英國科學家造出“干水”!案伤钡拿總顆粒內部是一顆水滴,外層是二氧化硅(SiO2)。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
A.“干水”是純凈物
B.“干水”就是“干冰”
C.“干水”的應用有利于緩解溫室效應
(4)“瓶吞雞蛋”:小亮在化學晚會上觀看了“瓶吞雞蛋”的魔術(如圖1),將注射器內的澄清石灰水推入瓶中,看到雞蛋被吞進瓶內。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請你解釋雞蛋被吞進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浮起來的氣球”:如圖2所示,在大燒杯里有紅、藍兩只彩色氣球,紅色氣球充有CO2,藍色氣球充有空氣,兩只氣球沉在杯底,小亮同學收集了一集氣瓶CO2氣體,傾倒入大燒杯中,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只氣球竟浮起來,用手輕輕將其按下,手一松,氣球又會上浮,十分有趣。
請你判斷一下,____會浮起來(填寫“紅球”或者“藍球”)。如果繼續(xù)傾倒CO2氣體,另一只氣球__浮起來,(填“會”或者“不會”)。請你說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學將某品牌薄荷糖扔進可口可樂飲料中,結果發(fā)現(xiàn)大量泡沫從瓶口涌出,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你想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燒杯中盛有質量相等、質量分數(shù)相等的稀鹽酸,天平調平后,同時向其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鋅片和鐵片,充分反應后金屬全部溶解,最終天平指針將
A. 向左偏 B. 向右偏 C. 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 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