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能夠一次性鑒別空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瓶氣體,最好且簡便的方法是
A.分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B.用燃著的小木條分別伸入瓶中
C.測定三種氣體的密度D.用帶火星的小木條分別伸入瓶中
B
A、分別加入澄清石灰水,因空氣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與通入二氧化碳的現(xiàn)象相似,難以鑒別氣體是空氣還是二氧化碳氣體.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B、將燃燒的木條伸入瓶中,木條燃燒無明顯變化的氣體為空氣;木條燃燒更旺的氣體為氧氣;木條熄滅的氣體為二氧化碳氣體.現(xiàn)象明顯,所以方案可行;
C、測量三種氣體的密度雖然能鑒別出,但不是一次性,也過于麻煩,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D、用帶火星的小木條分別伸入瓶中,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二空氣和二氧化碳不易鑒別;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小明在網絡中看到一段實驗視頻:實驗人員用如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分別將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無色)擠入盛有氯氣(黃綠色,有毒)的試管中,振蕩后,觀察到試管A中液體呈黃綠色,氣體黃綠色變淺;試管B中   液體、氣體均為無色,膠頭滴管膠頭變癟。根據上述實驗現(xiàn)象,不能得到的結論或推論是(   )

A            B
A.氯氣能溶解于水
B.氯氣能與水發(fā)生化學反應
C.氯氣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化學反應
D.實驗后剩余的氯氣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從外觀即可區(qū)分磷礦粉和尿素
B.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廚房中煤氣泄漏時應立即打開抽油煙機排氣
D.能用點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推斷題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既可用于制取氣體,又可用于驗證物質性質。

①寫出儀器的名稱: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②當打開K1、關閉K2時,利用Ⅰ、Ⅱ裝置可直接進行的實驗是_______(填序號)。
a. 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
b. 鋅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
③某同學當打開K2、關閉K1時,利用Ⅰ、Ⅱ裝置可驗證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此時試管中盛放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C為干燥管,用于防止液體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所用方法正確的是
A.CaO固體(CaCO3)——加入稀鹽酸
B.CaCl2溶液(HCl)——加入碳酸鈉
C.K2CO3固體(KCl)——加水溶解,過濾
D.FeSO4溶液(CuSO4)——加入過量鐵粉,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溶液,不加其它試劑就能鑒別的是
A.NaOH、NaCl、CuSO4B.KCl、AgNO3、HCl
C.BaCl2、Na2CO3、HClD.CuSO4、NaCl、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推斷題

(9分)興趣小組的同學在開展“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的活動中,取某工廠合金廢料(含鋁、鐵、銅)進行如下實驗:

(1)操作Ⅰ的名稱是________;該操作需用到的鐵制儀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體A的成分是________;操作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色固體C加適量稀硫酸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中由含鋁的鈉鹽制備氯化鋁有兩種途徑,你認為合理的途徑是________(填“Ⅰ”或“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利用家庭廚房中的常見物質,可完成的實驗是①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②鑒別食鹽與純堿③檢驗雞蛋殼是否含有碳酸鹽④測定雨水的酸堿度                   (    )
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區(qū)分下列各組物質的兩種方法都正確的是
 
需區(qū)分物質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氣和氧氣
用帶火星木條檢驗
聞氣味
B
食鹽水和白堿水
觀察顏色
加酚酞指示劑
C
鋁絲和銀絲
用磁鐵吸引
浸入硫酸銅溶液
D
氫氧化鈉和硫酸銨
加水溶解測pH
加熟石灰研磨聞氣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