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研究高錳酸鉀的分解產(chǎn)物,某興趣小組同學查閱資料,并取一定質(zhì)量的高錳酸鉀加熱使之完全分解,然后分別進行了以下三個實驗。
【實驗內(nèi)容】:
編號 | 實驗內(nèi)容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1 | 取反應后固體剩余物0.2g加入5mL 6%的H2O2溶液中 | 劇烈反應,放出大量熱量,產(chǎn)生大量氣體 | 固體剩余物中的MnO2對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
2 | 取0.2gMnO2加入5mL a (H2O2溶液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H2O2溶液中 | 平穩(wěn)反應,放出熱量,持續(xù)產(chǎn)生氣體 | MnO2對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
3 | 取反應后固體剩余物1.0g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過濾 | 固體完全溶解,濾紙上無黑色固體殘余物 | 固體剩余物中無 b |
(1)a:6% b:MnO2
(2)和實驗1進行對比,確定MnO2的催化作用
(3)實驗3證實固體剩余物中沒有二氧化錳,可能是分解后產(chǎn)物中其他物質(zhì)起催化作用
(4)6.48g 2.16g 2.16g~3.24g
解析試題分析:(1)(2)實驗編號為1和2的兩個實驗是為了作對比,目的是想說明高錳酸鉀分解剩余物中的二氧化錳具有催化作用,因此,除加入的物質(zhì)不同(一個加高錳酸鉀分解剩余物,一個直接加二氧化錳)外,其余的因素都要相同,所以選擇加入的過氧化氫溶液也應該是6% 。由于二氧化錳為不溶于水的固體物質(zhì),經(jīng)過濾后發(fā)現(xiàn)沒有剩余固體,只能說明沒有二氧化錳。
(3)實驗1的結論認為是固體剩余物中的MnO2對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而實驗3又證實固體剩余物中沒有二氧化錳,故實驗1的結論有誤。
(4)16gKMnO4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為16g×64/158=6.48g。若完全發(fā)生反應①,生成O2的質(zhì)量為6.48g的8/24,即2.16g。如果完全按反應②進行,則生成O2的質(zhì)量為6.48g的2/4,即3.24g,如果同時發(fā)生反應①②,生成O2的質(zhì)量范圍是2.16g~3.24g。
考點:催化劑概念的理解,化學計算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A、B、C為初中常見物質(zhì),它們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如圖(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請針對以下四種情況回答問題.
(1)若A、B、C均為氧化物,除氧元素外另一種元素均不相同,且三種物質(zhì)常溫下狀態(tài)均不相同.A、B、C的化學式分別為 .
(2)若A、B、C均為含有相同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向這三種物質(zhì)得溶液中分別滴加稀鹽酸,現(xiàn)象如下.A的化學式為 ,B→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 A中現(xiàn)象 | B中現(xiàn)象 | C中現(xiàn)象 |
滴加稀鹽酸 | 無明顯變化 | 有氣泡出現(xiàn) | 無明顯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人教版新課標化學教材九年級上冊(2012教育部審定)“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以及“尋找新的催化劑”研究性實驗,引起了化學探究小組的興趣。
【提出問題】氧化鐵能否作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催化劑?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I.分別量取5mL5%過氧化氫溶液放入A、B 兩支試管中,向A試管中加入ag氧化鐵粉末,并分別在A、B兩支試管中插入帶火星木條,觀察現(xiàn)象。 | A試管中產(chǎn)生氣泡,帶火星木條復燃,B試管中無明顯現(xiàn)象 |
II.待A試管中沒有現(xiàn)象發(fā)生時,重新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并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如此反復多次試驗,觀察現(xiàn)象。 | 試管中均產(chǎn)生氣泡,帶火星木條均復燃 |
III.將實驗II中的剩余物小心過濾,并將所得濾渣進行洗滌、干燥、稱量,所得固體質(zhì)量仍為ag。 | |
IV分別量取5mL5%過氧化氫溶液放入C、D 兩支試管中,向C試管中加入ag氧化鐵粉末,向D試管中加入ag二氧化錳粉末,觀察現(xiàn)象。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請回憶你曾觀察、學習過的一組實驗。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分別按下圖進行實驗。
請根據(jù)圖示進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問題:
| (I) | (II) | (III) | (IV) |
現(xiàn)象 | 紫色紙花變紅 | 紫色紙花不變色 | 紫色紙花不變色 | ______ ______ |
分析 | ①實驗(III)驗證了 : 實驗(Ⅳ)驗證了 ; ②通過實驗(I)、(Ⅳ),可驗證酸的一條化學性質(zhì)是 : ③實驗(Ⅳ)結束后,將紙花用酒精燈小心加熱烘烤后紙花又變紫, 說明碳酸 ,并寫出文字表達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蔗糖是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一種食品。生活中,我們偶爾會看見蔗糖在鍋里加熱過久會變成黑色,小明、小強同學對此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對蔗糖的成分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呢?
【猜想】蔗糖中可能含碳元素,或許還有其他元素,如氫元素等。
【設計實驗】小明、小強分別設計了如下方案進行實驗探究:
小明:將蔗糖在空氣中點燃。單獨點燃蔗糖不易燃燒,但在蔗糖中摻入少量煙灰,蔗糖就很容易被點燃。分別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觀察現(xiàn)象。
小強:將蔗糖放在一密閉的容器中加強熱,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結論】
小明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小強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質(zhì),容器壁上有水珠。
結論:蔗糖是由 (填元素符號)元素組成的。得出該結論的依據(jù)是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 (填“變多”“不變”“變少”)。
【反思與評價】小明實驗中煙灰可能起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有人提出運用高科技可以使水變成汽油,小明認為可以用物質(zhì)組成的觀點揭開這個騙局。以下是小明的實驗探究過程。
【提出問題】根據(jù)水的組成和汽油的組成判斷,水是否可以變成汽油?
【猜想與驗證】(1)探究水的組成。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和化學方程式 | 實驗目的 |
①點燃使用汽油作燃料的油燈 | | |
②將光潔干冷的小燒杯罩在油燈火焰的上方 | 現(xiàn)象:小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小水珠 | 證明汽油在空氣中燃燒后的產(chǎn)物中有水 |
③將內(nèi)壁蘸有 的小燒杯罩在油燈火焰的上方 | 現(xiàn)象: | 證明汽油在空氣中燃燒后的產(chǎn)物中有二氧化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三瓶遺失標簽的無色溶液分別是鹽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為鑒別這三瓶溶液進行如下實驗.
(1)①氣體a的名稱是 ,原A和B兩只試管所盛溶液中對應溶質(zhì)的化學式分別是 、 .
②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③如果只用一種試劑來鑒別三種溶液,可選用的試劑是 .
(2)若遺失標簽的是鹽酸、碳酸鈉、氫氧化鈣三瓶溶液,鑒別時不需外加任何試劑,只需將其中的溶液①分別滴加到另外兩種溶液②、③中,若實驗現(xiàn)象是 ,則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實驗室有失去標簽的下列化肥:碳酸氫銨、硫酸銨、磷礦粉、氯化鉀.現(xiàn)要對這四種化肥進行鑒別.
(1)請?zhí)顚懴铝袑嶒瀳蟾妫?br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①觀察藥品的顏色 | 有一瓶呈灰色 | 該化肥是 |
②打開三瓶顏色為白色的化肥的瓶蓋,聞氣味 | 有一瓶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 | 該化肥是 |
③取少許剩余的兩種化肥,分別加入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聞氣味 | 有刺激性氣味 | 該化肥是 (填化學式) |
無刺激性氣味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在中學所學的化學反應中,有很多反應沒有明顯現(xiàn)象.某探究小組想通過實驗來證明某些無現(xiàn)象的反應確實發(fā)生了,他們做了以下探究過程.
Ⅰ,對NaOH溶液與鹽酸反應的探究
甲同學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NaOH與鹽酸發(fā)生反應,結果甲同學沒有看到預期的實驗現(xiàn)象,原因是 ,如果要想證明鹽酸與NaOH發(fā)生反應,則實驗應改為 現(xiàn)象.
Ⅱ,對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探究
【查閱資料】通常狀況下,1體積水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
【設計實驗】甲同學設計了三個實驗進行驗證,請你幫他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及解釋 | |
① | | 氫氧化鈉溶液可以與CO2反應.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
② | | 氫氧化鈉溶液可以與CO2反應. | |
③ | 洗氣瓶中的溶液均為氫氧化鈉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均為200mL) | A,B均無明顯變化 | 氫氧化鈉溶液可以與CO2反應. B中盛放的溶液是 澄清石灰水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