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01?黃岡)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下列反應:
(1)用氯酸鉀在催化劑作用下制氧氣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2)銅與鹽的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
Cu+2AgNO3═Cu(NO32+2Ag
Cu+2AgNO3═Cu(NO32+2Ag

(3)二氧化碳與單質的化合反應
CO2+C
 高溫 
.
 
2CO
CO2+C
 高溫 
.
 
2CO

(4)兩種鹽發(fā)生的復分解反應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CaCl2═CaCO3↓+2NaCl

(5)加熱堿式碳酸銅
Cu2(OH)2CO3
  △  
.
 
H2O+2CuO+CO2
Cu2(OH)2CO3
  △  
.
 
H2O+2CuO+CO2
分析:首先根據(jù)反應原理找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步驟進行書寫即可.
解答:解:(1)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
MnO2
.
2KCl+3O2↑.
(2)銅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是銅與鹽的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AgNO3═Cu(NO32+2Ag(合理即可).
(3)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是二氧化碳與單質的化合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
 高溫 
.
 
2CO.
(4)碳酸鈉溶液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是兩種鹽發(fā)生的復分解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Cl2═CaCO3↓+2NaCl(合理即可).
(5)加熱堿式碳酸銅生成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OH)2CO3
  △  
.
 
H2O+2CuO+CO2↑.
故答案為:(1)2KClO3
MnO2
.
2KCl+3O2↑;(2)Cu+2AgNO3═Cu(NO32+2Ag;(3)CO2+C
 高溫 
.
 
2CO;(4)Na2CO3+CaCl2═CaCO3↓+2NaCl;(5)Cu2(OH)2CO3
  △  
.
 
H2O+2CuO+CO2↑.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根據(jù)反應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能力,化學方程式書寫經常出現(xiàn)的錯誤有不符合客觀事實、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不寫條件、不標符號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1?黃岡)下列實驗現(xiàn)象或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1?黃岡)“綠色化學”是21世紀化學發(fā)展的方向.“綠色化學”要求從根本上消滅污染,是一門能徹底阻止污染產生的科學.它包括“原料的綠色化”、“化學反應的綠色化”、“產品的綠色化”等內容.其中“化學反應的綠色化”要求原料物質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轉入期望的產品中.下列符合“化學反應的綠色化”的是(  )(提示:有機化學反應方程式一般用“→”代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1?黃岡)某課外活動小組去一家廢舊金屬回收公司辨別生鐵和廢鋼,他們運用所學的生鐵和鋼的性能、用途等有關知識進行辨別,收獲很大.試問:該課外活動小組可能用哪些簡單的方法辯別廢生鐵和廢鋼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1?黃岡)將含有HCl和水蒸氣的H2依次通過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水的組成.據(jù)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裝置的作用是
用來吸收氯化氫氣體
用來吸收氯化氫氣體
;甲試管中的現(xiàn)象是
紅色變淺
紅色變淺

(2)乙中裝的是生石灰,其作用是
用來干燥氫氣
用來干燥氫氣
,實驗前向丙中放入CuO的操作是
先將丙中導管橫放,標簽向著手心,拿過盛氧化銅的試劑瓶,瓶塞倒放,用紙擦一下藥匙,取出氧化銅,用藥匙將氧化銅送到導管的中間位置.
先將丙中導管橫放,標簽向著手心,拿過盛氧化銅的試劑瓶,瓶塞倒放,用紙擦一下藥匙,取出氧化銅,用藥匙將氧化銅送到導管的中間位置.

(3)實驗中測得有關數(shù)據(jù)見右表,
實驗前 實驗后
(氧化銅+玻璃管)的質量/g 75.6 69.2
(氧化鈣+U型管)的質量/g 110.8 118.0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求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計算式為
75.6g-69.2g
75.6g-69.2g
;生成的水中氫元素的計算式為
(118g-110.8g)-(75.6g-69.2g)
(118g-110.8g)-(75.6g-69.2g)
.實驗結束后,若丙處仍有少量黑色固體,這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是
無影響
無影響
(填“氧的質量偏大“、“氫的質量偏大“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