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請用化學用語填空:
(1)硫酸根離子                ;(2)過氧化氫的化學式                  。
(1)SO42-;(2)H2O2。
本題的對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shù)字的意義的考查,解題關鍵是分清化學用語所表達的對象是分子、原子、離子還是化合價,才能在化學符號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適當?shù)挠嬃繑?shù)來完整地表達其意義,并能根據(jù)物質化學式的書寫規(guī)則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才能熟練準確的解答此類題目。(1)離子的寫法:寫在元素(或原子團)的右上角,數(shù)值在前,正負號在后,數(shù)值為1的1要省略,故硫酸根離子可表示為:SO42-;(2)過氧化氫由過氧化氫分子構成,1個過氧化氫分子含有2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其化學式為H2O2。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012?懷化)2011年9月12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榮獲拉克斯﹣﹣狄蓓吉臨床醫(yī)學研究獎,以表彰她發(fā)現(xiàn)的一種藥物——青蒿素,它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化學式是C15H22O5.下列有關青蒿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青蒿素”是混合物
 
B.
“青蒿素”含42個原子
 
C.
“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是6.38%
 
D.
“青蒿素”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90:11: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4分)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
(2)鹽酸(HCl)與氫氧化鈉(NaOH)溶液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化學方程式符合事實且書寫正確的是( 。
A.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NaOH═Na2CO3+H2O
B.用稀硫酸洗去附著在試管壁上的銅:Cu+H2SO4═CuSO4+H2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反應:4Fe+3O22Fe2O3
D.木炭在氧氣中完全燃燒:2C+O2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2012?銅仁市)某校課外興趣小組同學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加熱制氧氣,實驗完畢后發(fā)現(xiàn)混合物固體質量減少了,請你用學過的化學知識解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3分)隨著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大大增加.其中,一種氣體(與二氧化碳性質相似,能與水和堿反應)是酸雨的主要成分,該氣體是_______,酸雨形成的原因是___                 ____,工業(yè)上常用石灰乳吸收這種氣體,原理為____               ___.(用化學式或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4分) 碳酸鈉和氯化鈣溶液反應不僅可以用Na2CO3+CaCl2=CaCO3↓+2NaCl表示,還可以用CO32+Ca2+=CaCO3↓表示,后者叫離子方程式。書寫離子方程式時按以下步驟進行:
①“寫”:寫出化學方程式。(Na2CO3 + CaCl2=CaCO3 ↓+ 2NaCl)
②“拆”:將易溶易解離的酸、堿和鹽拆寫成離子形式;沉淀、氣體和水仍用化學式表示,不能拆寫成離子形式。(2Na++CO32+Ca2++2C1=CaCO3 ↓+2Na++2C1)
③“刪”:刪去方程式左右兩邊相同的離子。(CO32+Ca2+=CaCO3 ↓)
④“查”:檢查方程式左右兩邊各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和電荷總數(shù)是否相等。
注意:離子方程式中生成物為沉淀或氣體時需標出“↓”或“↑”。
根據(jù)以上信息,結合已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  HCl在水中解離出           (填離子符號);NaOH在水中解離出          
(填離子符號)。
(2)  CaCO3+2HCl=CaCl2+CO2↑+H2O的離子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圖所示為某種“維生素C”說明書的一部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維生素C屬于有機化合物
B.維生素C雖不能提供能量,但缺乏會患壞血病
C.每片該維生素C含碳的質量為10mg
D.維生素C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9︰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酒駕”是當前的熱門話題之一。交警檢查駕駛員是否飲酒的儀器中裝有重鉻酸鉀[K2Cr2O7],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價為
A.+2價B.+5價C.+6價D.+7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