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2006—2011年中國(除臺灣省外)人口數(shù)量及自然增長率變化情況圖”及相關(guān)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時間(年)
1764
1840
1949
1982
1990
2000
人口(億)
2.1
4.1
5.4
10.3
11.6
12.95
我國所擁有的各項自然資源總量,很多都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口平均計算,每人占有的數(shù)量就不多了。巨大的人口數(shù)給社會的治安、交通、住房、醫(yī)療、環(huán)境等諸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困難。
(1)圖示的柱狀圖和折線圖中,表示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的是       圖。
(2)人口自然增長率=        率—死亡率。2011年,我國(除臺灣省外)總?cè)丝谶_到        億人(保留2位小數(shù)),自然增長率為     ‰。
(3)2006—2011年間,我國人口總數(shù)呈      趨勢,人口自然增長率呈      趨勢。
(4)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自1764年至1949年,我國人口增長了_____億,增長緩慢;自1949年至2000年,我國人口增長了_____億,分析人口增長速度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二說明人口增長過快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如:                     (任意列舉一點)。因此我國政府把實行_______________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⑴折線圖(1分)
⑵出生率(1分);13.47(1分);4.79(1分)
⑶增長(1分);降低(1分)
⑷3.3(1分);7.55(1分);生活水平提高、醫(yī)療水平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等(寫出一點得1分,共2分);
⑸資源短缺、環(huán)境污染、交通擁擠等(寫出一點即可得分,1分);計劃生育政策(2分)

試題分析:(1)柱狀圖表示總?cè)丝诘淖兓,折線圖表示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的。(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3)從圖可以看出2006—2011年間,我國人口總數(shù)呈增長趨勢,人口自然增長率呈降低趨勢。(4)人口增長速度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醫(yī)療水平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等。(5)人口增長過快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如:資源短缺、環(huán)境污染、交通擁擠等。因此我國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點評:從圖表、資料中獲取信息是回答本題的關(guān)鍵,只有正確認識圖表、資料,從中讀取準確信息,才能正確回答本題。平時學(xué)習(xí)中要加強對圖表資料的理解讀取訓(xùn)練。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判斷題

我國人口分布的特征為東多西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按人口密度計算,下列省區(qū)不屬于我國人口密集區(qū)的是(   )
A.上海B.香港C.四川D.新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我國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的原因是
A.人口基數(shù)大,人口增長快B.農(nóng)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C.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D.人口增長過快,同經(jīng)濟發(fā)展不相適應(yī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哪一國家與中國的人口數(shù)差距最。  ) 
A.俄羅斯 B.美國 C.印度D.巴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省區(qū)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東北各省區(qū)B.東南沿海各省區(qū)
C.西南各省區(qū)D.西北各省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我國的總?cè)丝诩s占世界的
A.1/4B.1/5 C.1/6D.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得隴望蜀”這一成語與下列哪些省區(qū)有關(guān)
A.甘肅、重慶B.青海、四川
C.云南、四川D.甘肅、四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010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西藏國土面積為122萬平方千米,人口270萬;江蘇國土面積為10.26萬平方千米,人口7406萬。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西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小,東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大
B.平原地區(qū)人口多,高原、山地人口少
C.西藏自治區(qū)面積大,所以人口密度也大
D.江蘇省地處沿海發(fā)達地區(qū),所以人口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